哪两类人不要读博?
1.有比较高的物质需求;
2.攀比需要;
3.不喜欢文字游戏的。
为啥呢?因为你还在过紧巴巴的穷学生的日子,你同届的同学本科毕业进了大厂或投行起薪就是十几万美元,一定会有落差。而一般公立学校的教职起薪还不到十万美元。读博的物质回报不高,甚至相较于智力付出来说,可能在某些领域非常低。
读博最大的收益都是精神上,能够享受探索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是大部分工作不能提供的。
即便是全奖读博,奖学金也只能维持一个人的体面生活。虽然学校一年账面上写着八万美金,但是五万交了学费,所以基本上三万出头是学校奖学金的上限。不考虑有额外的奖学金,不考虑巨富家庭出身,三万美元一年是什么概念?
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大约五万美元一年,已经停滞不涨有段时间了,假如算平均一个家庭有三到四口人的话,三万是完全足够一个学生在美国物价比较高的城市还能体面生活的。像我一般节俭,那每月还有所节余,可以存点小钱。
但倘若你拖家带口,伴侣没有工作,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娃,那么一定是捉襟见肘的。在财务状况比较好以及对于学生教学任务要求不高的项目里,读博是完全不需要操心钱的,这也应该是读博作为研究工作的正常状态。
但是很多人文社科项目非常缺钱,给学生的funding极其糟糕,或者完全不足以覆盖生活必需,或者需要每学期教很多课补贴学费和生活费。这些项目见仁见智,可能除了 缺钱其他都很好,有你喜欢的教授,学校排名靠前,地理位置优越等等。
但是千万不要低估财务压力对你读博整个过程的影响,在研究没有进展,教学焦头烂额的时候,还需要考虑钱的问题,很难不被逼疯!尤其国际学生,在校外找工作有很多限制,所以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你的各种选择都会极其受限,还会占用你大量学术的时间。
从源头解决缺钱的问题,就是绕开这些项目,不要去!我认为的底线是,不要借钱读博!我想不出有什么博士项目值得你借钱读,毕业还欠一屁股债的。况且,如果你申不到全奖读博,也意味着你找教职的希望更渺茫了,不如另谋出路。
还有你读博期刊免不了要写几篇论文的,如果你不喜欢文字游戏,那么论文写起来可能就有点麻烦。就算有中教数据库的国内外文献帮助,也有中教数据库的智能写作平台辅助,那文章内容也是需要你自己去整理逻辑思维,建议在读博前期培养一下自己对文学文字的爱好。
另一种状况在理工科比较常见,就是你的钱来自于你的导师。如果导师有钱又大方,恭喜你走了大运。我听说过有导师大方到请没投论文的学生去欧洲开会,酒店机票全包。一般导师没钱也不会招很多学生,所以更普遍的情况是导师有钱,但是抠门或者用各种方式剥削甚至压榨学生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