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斓馨:能力陷阱


 社群斓馨:能力陷阱。

 
能力是优势,大家都知道,能力同时也是陷阱,大家却不知道。
 
今天带大家学习《能力陷阱》这本书。
 
虽然这是一本提升领导力指导性书籍,但也是非常适用于普通人的。
 
书中就如何提升个人能力而提出三个颠覆常规认知的“陷阱”思维。
 
一、人际交往陷阱
 
 
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我们家孩子就是“自来熟”,跟谁一见面都像老熟人似的,很快就和对方打成一片,非常讨人喜欢。
 
能随机应变得融入社会,现在这样多变又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非常需要这样的人。
 
如果你想被社会肯定,你就要有说出自己意愿的勇气,就不能惧怕与他人的社交,并且社交的对象不要设置为同一环境下的同一类人。
 
有句俗语大家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都拒绝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交往。
 
这个大家认同吗?
 
以前我也以为这是对的。
 
人嘛,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但听了《能力陷阱》这本书后,改变了我的认知。
 
书里把这种现象称做“人际交往陷阱”
 
其实这是出于“自恋原则”与“懒惰原则”而形成的。
 
自恋原则就是只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
 
懒惰原则就是只和自己距离相近的人交往。
 
许多人都认为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互相利用”的,是虚伪的,是带有目的性的,甚至有人认为是卑鄙的,别有用心的。
 
所以很多人拒绝离开舒适区以外的圈子去建立人际关系。
 
这就陷入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人际交往陷阱”。
 
这个陷阱,你有掉进去吗?
 
但我们发现优秀的人,都会在自己社交圈之外各个领域里不断的寻找和建立人际关系,寻找自我发展与提升的机会。
 
并不是拘泥于现有的封闭的社交圈内。
 
因人际关系有三个特性:广泛性,连接性,动态性。
 
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建立自己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圈。
 
二、能力陷阱
 
 
我们都以自己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而自豪。
 
因为擅长的工作带给我们成就感。
 
于是我们就一直去做这件事情,让我们相信自己擅长的事情最具有投资价值,也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在别人看来,你所擅长的工作就是你的吃饭碗。
 
你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除了这还能干什么呢?
 
于是,就被这些擅长的技能禁锢住了...
 
有的人一辈子就会做这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了。
 
这就是“能力陷阱”!
 
当社会环境改变,社会需求有所变化时,你所具备的这个擅长的技能一下没用了,于是你就不知所措了。
 
这样的人很多啊,企业改制、生产工具智能化都会让一些技术人员失业的。
 
所以,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不要惧怕变化。
 
你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想学习,总会找到方法和突破口。
 
三、真实性陷阱
 
 
中国有句俗语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到哪个山上唱哪支歌”
 
“入乡随俗”
 
这些俗语都是在说一种变化,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但是,有些人就会认为这是“变色龙”,人应该做真实的自己,不应该说变就变。
 
我就是这样一个坚持保持自我的一个人,有棱有角。
 
当然象我这样的人在职场那肯定是吃不开的。
 
幸亏不在江湖。
 
但,就这样也会受到一些挫折。
 
夫君就告诉我,人在世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要和各类人打交道,要学得活套一点。
 
还有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说,人要活的象水一样,给你什么环境你就能是什么样子,但本质不变。
 
后来看了《道德经》才明白上善若水就讲得是做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能力陷阱》提到的“真实性陷阱”与“上善若水”的道理如出一辙。
 
突然觉得我们的祖先真是很伟大啊!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逼自己去一试的勇气。
 
如果把包先扔过墙去,要想取回包,必须要爬过墙去,你才能知道这墙到底能不能爬过去。
 
通常我们都是先想再做。
 
老是为不做找借口说是还没有想好呢。
 
而这本书的理念是先做后想。
 
要想改变,最佳的时机是现在,最佳的方式是去做!
 
当你看完这三个“陷阱”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我们身边坚持自我的人有之,
 
道不同,不与交的人有之,
 
只做擅长的事的人有之,
 
想想这样的人最终成就怎样?
 
人很复杂,自然界的规律是“适者生存”。
 
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怎么能例外呢?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能力陷阱》,希望大家有所启发。
我是斓馨,专注社群营销落地专家,百万垂直精准社群搭建者,百度实战引流导师,各大自媒体引流高手,更多社群知识请百度【社群斓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