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异贝!今天异贝与您一起分享·奖励用户!


您好!欢迎关注异贝!异贝是中国8000万中小微企业忠实的朋友,与您一起成长。今天与您一起分享: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营销案例~奖励用户!

有个朋友,是做社交电商的,在微信群里销售水果生鲜。他的生鲜非常不错,价格也很优惠,用户口口相传,生意越来越好。可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个增长速度,于是设计了一个“推荐奖励”活动。老用户推荐新用户加入社群,新用户首单金额的10%,直接用现金奖励给老用户。他满以为这项活动会激发爆炸式的“老带新”,但万万没想到,活动推出后,口碑推荐的数量陡降。他百思不得其解。

没有推荐激励,口碑很好;有了激励,用户反而不推荐了,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之所以出现这个令人大跌眼镜的情况,是因为他在理解用户分享的内在动力上,出了严重的问题。

口碑经济,就是激发用户,在赢得社交中自发分享你的产品,从而免费赢得新用户,获得流量。

那到底什么样的内在动力,才能让用户拿自己的信用,为收费产品背书呢?

用户分享的内在动力,有两种:朋友获益和自己获益。朋友获益,就是这么好的东西不分享给朋友,那真是对不起朋友啊;自己获益,是朋友付钱购买,我能拿到提成。你觉得,朋友获益和自己获益,哪种才是用户分享的真正动力?

当然是“朋友获益”。

把朋友支付的10%作为提成,是一个很尴尬的设计。“我赚了你提成”这件事,告诉朋友也不好,不告诉也不好。告诉的话,朋友会觉得:你居然赚我钱!不告诉呢,朋友发现了会觉得:你居然赚我钱,还不告诉我!所以,很多用户宁愿不分享,也不愿意背上“赚朋友钱”的名声。

概念:奖励用户

那这个朋友应该怎么办?依然给出奖励,但要“强化朋友获益,隐藏自己获益”。具体怎么做?

第一,把提成变为红包,并且一人一半。你的朋友首次下单,系统送出100元红包,你们俩一人一半。这样,你们俩都会觉得,这100元是意外所得,不是从朋友口袋里掏出来的。滴滴、饿了么,都在用这种方法。

第二,把提成变为积分,用于兑换礼品。积分和现金,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但积分可以让用户感觉拿的不是钱,消除自己获益的愧疚感。比如一些会员组织,推荐新会员加入,就可以得到一笔积分,获得六笔积分,就能兑换第二年年费。

第三,把提成变为抽奖,可以赢得大礼。把提成变为抽奖,也能消除赚朋友钱的愧疚感,万一真中奖了,你会觉得这个奖品是我自己靠运气赚来的,而不是从朋友口袋里掏出来的。

口碑经济能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免费流量,但在实战时一定要记住:强化朋友获益,隐藏自己获益。

异贝运用:

那这个“强化朋友获益,隐藏自己获益”的逻辑,在商业世界中,还能解决哪些“怎么办”的问题?

我是一个培训机构,想学员们都能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到朋友圈,怎么办?邀请一位大美女,来给学员颁发毕业证书,并请专业摄影师拍照留念,当即分享到群里。这时,几乎所有男同学(甚至女同学),都会忍不住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得瑟一下,顺便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你替用户隐藏了自己“得瑟”的获益。在异贝里可以同时把培训机构的免费体验课程二维码同时发朋友圈!让朋友获益!

我是一个服装品牌,想客户们能把自己的购买体验分享到朋友圈,怎么办?你可以学习美国著名品牌TOMS。买一送一,但送的那双,寄给非洲的孩子。给客户呢?寄封感谢信就好。很多客户,会忍不住把这封感谢信,分享到朋友圈。这个品牌已经捐赠了超过6千万双新鞋。你替用户隐藏了自己“展现善良”的获益。在异贝里把服装品牌的限时抢购链接同时发到朋友圈,让朋友获益!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想用口碑效应,激发用户在赢得媒体(微信、社群、朋友圈)自发分享你的产品,从而免费赢得新用户,获得流量,你需要理解用户的两种分享动力:朋友获益和自己获益。从朋友的购买中提成,自己获益,会造成用户的心理负担,反而会抑制分享。那怎么办?强化朋友获益,隐藏自己获益,让用户分享时,只有动力,没有压力。

今天的思考题是:你觉得身边还有哪些奖励用户的案例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与大家一起过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