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风雨兼程,初心如磐抒诗篇;
70年苍桑巨变,使命在肩遂民愿。
走进气势恢宏的中煤平朔安太堡现代化大型露天采煤矿区,场景令人震撼: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重型卡车930E有序穿梭于巨大“天坑”周边,巨械挥臂、机声隆隆,滚滚“乌金”不断输出,支撑了全国能源需求。拥有三座年产能2000-3000万吨的特大型露天矿井,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中煤平朔的前身。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平鲁缔造了国内第一个、也是全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这趟能源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列车从平鲁始发,打开了对外开放之门,也承载了平鲁弘扬开放精神实现工业强区梦想,孕育出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
70年来,平鲁这块历史厚重的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朔州建市30年来,平鲁区在千千万万创业者筚路蓝缕、砥砺创新的实践中,书写了一段风霜激荡的峥嵘岁月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鲁区围绕“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和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战略目标,坚持“转型引领、改革先行,加快率先发展”,努力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
今年1—8月,该区在实现首季“开门红”和顺利完成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的基础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4%增长,高于山西省、朔州市平均水平,居于全市第一,呈现了持续向好、快速进步的态势。
在转型项目集聚的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依托煤炭资源上马的一大批绿色转型企业正成为平鲁的新生代经济发展引擎。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不断巩固;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双千亿”级两大园区正在形成;内陆港公司组建完成;横跨境内的右平、荣乌两条高速公路,准朔、准池、木瓜界铁路专线、露矿专用铁路等多条铁路形成拉动经济增长链……平鲁区牢牢把握“稳煤促新”发展方向,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深化能源综合革命,煤矿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81%,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高到3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7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出强度达到47.4万元/亩,支柱产业呈现高端转化趋势。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15.85%,占平鲁本区工业比重28.5%,多元发展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