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德在其著作《大众福利》一书中全面详尽的阐述了他的社会市场经济理念,并借助其担任经济部长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为其点缀,诉说这一理念在现实中遭遇了非常多的不解、排斥和诋毁,也正是这些攻击和反面说法让这一理念更加闪烁睿智和风采。
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理念,推行的经济政策本着为消费者服务的主旨,认为消费者是一切经济政策的度量员,只有能使消费者从经济发展及投资收益和生产率提高中收益,贫困阶层从普遍繁荣中收益,才可称为社会的经济政策。总而言之,就是增加社会的消费量,良好的经济政策应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各个经济部门都能从繁荣中获益,消费水平稍见下降,说明繁荣中存在不利因素。
那么,社会市场经济得以成立则以经济增长为其支撑,通过生产力提高和自由竞争为其两翼来实现经济增长。为此需要坚持如下原则:物价稳定原则,货币稳定原则,降低税收原则,自由国际贸易原则,这些原则整体上构建了经济政策的灵魂。
1. 物价稳定原则
首先,梳理物价稳定的原则内容,此与其他三项原则一样均需要在生产力提高和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去延伸其内涵。因此,物价稳定原则以工资增长必须建立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为核心,惟其如此,才能保障物价稳定,违反此原则,均不合理并引发不可控的社会经济灾难,而物价稳定则推动经济进一步繁荣,反之亦然,即经济的发展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继续。
生产率增长较少的表现为低物价,更多的表现为高名义工资。而如果工资增加超过生产力提升则推高商品价格,以此原则计,与其增加工资,不如降低物价。推而广之,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消费者购买力过剩,则需要平衡物价。
此原则与其他原则也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比如通货膨胀则使得物价上涨,而这必然危及货币稳定,物价稍有上涨,存款利率则立即下降;物价稳定则有利于增加出口,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总之,物价水平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稳定。
2. 货币稳定原则
为了贯彻社会市场经济的理念,必须避免危及经济和通货的健全基础。在货币稳定的基础上,秉持采取获得更高的生产率与保障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经济才能获得发展,它是平衡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
市场阻塞,设备、资源未获得充分利用,若基于此而放宽贷款限制,则引发通胀,影响货币稳定,而这则意味着暗中窃取人们的储蓄。而居民储蓄增长,则有助于维持货币稳定,也就是说那些膨胀论的潜在趋势会不会引起麻烦决定于是否影响人们储蓄的增长。
此原则与其他原则同样也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比如拒绝破坏币制,国家的购买力则以征税为限;德国保持国家贸易出超,不仅仅在于维持生产率的提升,也在于拒绝执行通胀政策。
任何形式的货币管制都是祸害的信号,通货紧缩则标志着社会不愿投资,而私营收入、全民储蓄不足投资之需时,只有两种办法,要么由通胀创造资金,要么有税收创造资本,但这将破坏物价稳定、货币稳定的原则,对社会消费毫无补益,所以应该坚决反对。
3. 其他两项原则
伴随经济型态的变革和社会、时代的发展,限制国家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减税,则必须削减开支。比如1951年,通过提高公司税、营业税,取消所得税的形式进行结构化减税,则增加了税收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能转化为现金,要取得外贸成就,就要关注货币稳定和物价稳定两大原则,即外贸主要靠币值稳定获取竞争力,而完全不顾经济状况任何增加工资的做法则损害出口。
4. 自由竞争
社会市场经济无比强调自由竞争的重要性,认为竞争的经济制度才是最民主、最经济的,只有刺激竞争才能有效提高生产率并能够合理分配国民经济。在完全竞争机制无法实现的时候,政府才需要对市场进行引导以实现自由竞争,垄断意味着欺骗消费者并使得经济停滞不前。
坚持自由竞争,由所有市场劳动力的自由竞争来推动,并在生产率提高、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实现全民享有,经济进步的成果才能由消费者掌握,否则将转变为更高的利润、租金和私人收入。
坚持自由竞争,实现市场上价格的自由,从而能够限制、减少政府管控物价,反之亦成立。坚持自由竞争才能使得市场经济运行起来,由此社会市场经济不会使得所有人获利,比如效率最低的商人将会被淘汰,所以企业家应负更大的责任,以服务、商品的竞争,由获得买方青睐而胜出。推而广之,市场出清的均衡价格可高于卡特尔,而市场均衡价格可低于成本。
下面从几个相关方面来深入探讨自由竞争的内涵。
4.1 反对执照与市场协约
以自由竞争的角度来讲,企业家即商人无需申请批签许可证与执照。即使为了建立行业秩序的需要,从业者需要拥有许可证,但仍须坚持以不限制行业发展的自由为基础前提,比如零售商不能以许可证来限制新成员加入到此行业。
同时,所有市场协约,特别是价格方面的协约,其最终目的在于限制竞争,所以要防止私人利用法定或有组织的权力集团谋取私利。商人指望集体的保护,往往比自己承担风险更危险。
4.2 反对福利国家
建立福利国家,则使得收入愈来愈社会化,则计划愈来愈集中,这样对个人的广泛保护,将使得个人更依赖于国家或集体,由此将摧毁自由市场经济。所谓的“公平”分配,本质上也是牺牲他人为己谋利。
社会保险制度应以一定的限度为基础,以市场经济生产率稳步上升为依据而改变。如果与工资趋势相关联,那么将会超过维持货币稳定能容许的程度,所以此制度必须坚持物价稳定、货币稳定的原则。社会保险制度的真正危险在于其破坏性,如果放弃遵循上述原则,那么每增加一次养老金则必然引起物价上涨,而这则降低社会消费者的购买力。
4.3 自由国际贸易
一个互相竞争的世界,想使不相一致的成本因素等同起来,会导致某种形式的管制经济,比如各个工资成本本来由生产率决定,不能由假想中的同等表现来决定。再者,不同的国家,其价格变化可各不相同,维持稳定的汇率就失去意义,否则将造成不同的物价趋势与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物价差距进一步扩大。
美国比欧洲的生产率高在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大、享有更多的自由,由此推之,取消各种形式的保护措施,比如外汇管制、关税和限制出口,实现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自由兑换制可提高生产率,也可充分利用人力、技术方面的潜在生产力。
自由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抵抗通胀,从而造福世界贸易。国际间商品、服务交换作为国家政治工具的成分越少,其有害于国际氛围的危险就越小。自由不可分割,商品、服务可自由贸易,则人员也要自由流动,实现在所有国家享有同样的工作机会。货币自由对患者范围越大,参加的国家越多,其好处和效果也越大。
5. 提高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首先以稳定消费者购买力为目的,只有在生产力日益增长之际,同时实现物价下降、实际工资增加,才是其社会意义。
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则增加就业机会,也会由于国民收入的增长获得更好地社会保障。若实现了充分就业,则企业今天的投资就是工人明天的收益。伴随社会生产自动化趋势,各部门的生产率差距将更加扩大,那么,人的自由、技能、创造力将比国家管制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