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茶


我所认识的茶
喻建国
字出于《尔雅·释木》:“槚,苦荼也。”,茶的古称还有、诧、茗等。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从有文字的记载来看,我国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最先是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山区,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国。中国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现今的资料又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我国饮茶起源也早,至唐代更有陆羽写下茶经,总结了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
茶最早在我国是作为祭品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茶就登上了一条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直至目前成为饮料的道路。《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先人们最先尝食茶是用口嚼食的,以后又将其投入烤煮。当为药物时,则是烹茶饮水。
据《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茶也就成了交际场上的高雅媒介。
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用茶叶洗脸,还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减缓皮肤老化。《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喜欢饮茶,也对茶叶进行了研究。他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还重申:“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还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我从小生活在爸妈身边,爸妈奔波于抗日,填饱肚子就行,不可能饮茶。所以我从小没有饮茶的经历,也就是没有饮茶的谐适因子。初初接触饮茶,觉得饮茶是很高贵的,又见有些干苦力的也是满杯满杯的饮茶,又觉得茶是很俗套的。
我的饮茶习惯是到我快退休的时候才刚刚建立。现在我每天泡一杯茶,品茗着,我的思路突然会四通八达,一篇千字文就在我一杯茶饮完时,已然在电脑上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