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住房改革究竟成功在哪里?


 中国特色的住房改革究竟成功在哪里?

----一位朋友说我们社会到今天依然还是住房一团糟而房贷还是优质资产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遇到一位银行的朋友,她说我们今天的社会真的看不懂;一方面是老百姓赚钱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竟然是银行的钱却越来越多。然而在政策规定下,我们的房企竟然融资陷入四面楚歌的比比皆是。因为地产企业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中小房企未来的资金链面临考验;所以截至1027日宣告破产的房企已经增加到408家。可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银行之所以铤而走险给房企贷款;是因为在目前我们社会的经济下行背景下,其它行业贷款的不良率较高;所以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在目前情况下仍是优质资产,且可以承受较高的利率。而从公司盈利的角度来看,银行自然愿意将贷款向房企倾斜。

是啊!我们社会虽然目前到处经济高涨,但创业的人却知道举步维艰;所以创业难应该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叫老百姓不明白的是,我们社会到今天依然还是房地产经济高涨;因为知名企业发展的不是高科技,而全部是房地产。更不可理解的是我们今天社会到处是住房,但住房依然还是供不应求;这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依然还是住房价格上涨,从来没有见到有住房价格下降的中国现象。所以很多老百姓实在不明白,我们今天的住房究竟是谁买了去。如我们看到北京在雄安设立副首都区,于是雄安的住房一下子与北京接轨了。可叫大家不明白的是,北京的住房依然是高涨呀;这究竟分流了什么,难道全世界人民每天不断移民到我们的北京吗?

我们看到我们社会高谈阔论房产税已经十多年了,今年年初开始的人口普查又谈起了同时房屋普查为房地产税提供依据的论调。因为与往年进行人口普查不一样的是,本次进行人口普查时也会进行房屋普查。我们社会到处高谈阔论“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市情市力调查”,可以如今想彻底摸清人口总量基数和人口结构情况就相当难了。因为如今的人再也不是在户口所在地生活与工作了,因为如今我们社会与户口所在地没有关系的人比比皆是。如我们看到法制栏目总是说的追查杀人犯的故事,因为躲藏二十年的杀人犯还是不少。这是为什么,因为如今不需要户口而能正常化生活是常态。在这样的常态下,我们对住房与人口普查结合的方案也就没有意义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这人平均每人有近两套或以上住房的社会竟然总是住房刚需;因为我们社会总是有大量的人没有住房。

是啊!如今的中国住房统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多的住房究竟是谁买了去。我们只知道当年刘志军一人就有334套商品房,就知道中国特色的商品房是什么含义。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早就2012年就在美国发文说‘应该学习美国的房产税’;也就是说任何房子只要达到交付使用的标准,就开始按照千分之三的市场价格按月纳税;而不管这房子是在谁的手上。如果是这样,这房地产老板肯定要尽快将房子卖出去;因为这房子在自己手上照样纳税呀。而同样多住房的人也必须尽快卖房,因为这样的房产税搁在任何富豪那里也是只出不进;试想即使是铁道部的部长每月要为334套商品房纳税,这能承受得起吗?在这样的房地产市场化下,我们社会的老百姓能没有房子住吗?

我们看到我们的住房改革已经快四十年了,我们社会到处是住房的雨后春笋;然而今天中国社会的住房竟然五花八门。有没有产权证的农民住房,还有同样也是没有产权的回迁房;再加上即使是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主城区仍然存在的大量的小产权房。所以说今天的中国社会住房依然是一团糟,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搞清我们社会的住房与配置。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永远是住房刚需;因为没有住房的人成为了永远没有住房的人。在这样的特色情况下,我们社会只能永远是不断发展商品房;结果全国的土地被住房占据了一大半,我们社会依然还是住房刚需。因为住房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两极分化,越是有住房的人则其它形式的住房同样拥有;而没有住房的人则什么住房也没有,这就是住房改革带来的社会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住房贷款永远是中国社会的优质资产;因为住房在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永远是刚需呀。

为什么我们不敢用全世界实践证明有效的房产税来改革住房,却用中国特色的住房一团糟来改革住房;因为我们社会只要一用房产税,则那些拥有多住房的人就难受了;而这些人不是我们社会的老百姓,刚好是我们社会制订政策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因为只有住房一团糟,这些既得利益者才能真正获得利益呀;这就是中国住房改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