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马克龙总统的养老金改革说开来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养老金改革再次引发众怒和社会抗争,他将各种复杂的养老金制度一并统一为积分制,旨在推动更加公平的政策,从纯粹理念上看,应该引起人们的共鸣,但现实中,此项改革竟视为拂逆人情,如此残酷,为何?
简单一点说为衣食而忧的老百姓又在这场改革中遭受了利益的损失,对于他们,所谓的公平就是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受到格外的关照,政策应该向穷人倾斜,而不应该简简单单的一刀切。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公平,马克龙从单一方面考虑来推行所谓公平的养老金改革,势必遭遇反抗。他的傲慢、任性和轻率再次摆在世人面前,此公平使得弱势群体要付出更多的奋斗才能达到从前的福利。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中国上世纪50年代起推行的统制政策也没有将公平做到这一地步,政策之所以成立应该建立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
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其要义在于根据人的情况分为各种兵士,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评论各人的战绩则是公平的,否则一概而论,则不会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也无公平可言。
世界各地,总会爆发为争取公平和权力而斗争的事件,甚至出现极为严重的暴力活动,无论是出于政策的不彰还是昧于对公平的正确认识,总之,人们总要为此而抗争,这在自由的意义之外又开辟出新的天地。
但另一方面,民众能够奋起抗争,倒是体现了制度上设计的公平,它保障了授受双方在名义上具有同等地位,对一项政策能够体现各自的态度,而非一味的强制推行。
二、积分制
积分制在中国是早已为人熟知的事物,上海户口新指标即基于积分制来推出,达到积分水平者才能获得户口指标,北京也在探讨此一模式。对于上海积分落户的政策,也有批评的意见,认为此举限制了上海的移民,让上海的发展失去了动力,也限制了它的发展。这一辩论暂且不论,毕竟世界上各大城市均通过各项政策引入自身发展急需的人才。
现在,我们比较法国养老金积分制与上海户口积分制的不同,两者均基于稀缺资源确立公平竞争的机制,从情由上看,均无可厚非,但从法理上却能分出高下。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养老金是普及公民全体的,是覆盖全社会的事物,他应该人人有份且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获得保障的,由此而言,在此领域的竞争机制违背了它设立的初衷,它更加强调结果的公平而非机会的公平。
而户口指标本身正与之不同,为了一座城市的良性发展,基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它并不会赋予任何人同等的机会,而在此背景下,确立竞争机制则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里强调机会的公平,因此适于竞争场景。
归根结底,积分制是意涵竞争原则的,在不存在竞争正当性的场景下推行积分制则是错误的。
三、何为公平
在失去公平原则或者不存在公平原则之地去争取公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于公平定义的歧见使得不公平的事实广泛存在。对于公平的认识,有先入为主的原则,一般认为已然存在者即为公平,但凡改动必然牵动广泛而复杂的利益格局,认为居心叵测。
在无公平可言的体制下,人们浸润其中,形成的所谓公平理念也是扭曲的。他基于社会地位、老幼尊卑、贫富级别建立一套价值观,认为富者可以合理合法的攫取贫者的财产,社会地位高者可以支配地位低者,等等,人们遵奉这一所谓“公平”的理念,失去了个人利益的认知和界限,最后剩下的公平则在于通过各种手段成为富人和有地位的人。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曾经称之为公平的体制、政策、原则渐渐不再适应新的需要,但是在这个转变的时期,形成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由此占据了社会资源,并且站在了道德高地,对任何改革持拒绝和抵制的态度。在此前提下,很多改革往往维持和加强了他们的利益,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也因此走样。
同时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新不如旧”,打着公平的旗号,反而使得不公平的现象更为严重。这种现象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都会存在,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税制的改革,一般认为新税不如旧税。新税的推行或者说新税之所以推行在于更容易掌握税源、更容易扩大税基,增强国家的征税能力。征税之公平与否,当然并不能仅仅考虑征税这一方面,它能否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增进经济增长则是另一方面。不管怎样,新税的推行,一时间会影响利益攸关方的经济活动。
四、公平竞争
一般而言,所谓公平则存在竞争这一前提,没有竞争则无所谓何为公平。即使如养老金制度一事,引入竞争比单方面改动单纯的规章更为重要。打破垄断的根本出路在于竞争即为此意,如何改动垄断的规章是没有意义的,它只能造成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垄断的本质,触动利益相关方的各种不适。
即使对于国进民退之说,其出路也在于对于国、民的转变,而不是单纯的对于哪一方面进行何种改革,订立规范,在何种条件下为国企,在何种条件下转变为私企,反之亦然,这是竞争过程中定义的公平。
体育赛事是最为直接反映公平竞争的地方也最为完善,它有透明的机制,整个过程向公众公开并有严格的裁判,而且赛事的广泛性又让他必须保持最大程度的公平。奥运赛事让人激情澎湃的原因也在于此,它的公正性、公平的程度毋庸置疑,而这真是人们对社会各个方面满怀期待的地方。
因此竞争也有多种,只有公平的竞争才会达到公平的目的,人们谈论社会公平强调机会公平和起跑线的定义就是出自此意。但是我们从竞争本身即公平的理念出发,则认为人们需要从自身出发选择参与何种竞争,而不是不计自身的条件盲目参与不合适的竞争。那剩下的问题就是竞争的前提和规则。
五、何为公平竞争
首先看两个广为人知的事例:
1. 田忌赛马
田忌与齐威王同等的马进行比赛,他总要落下风,但在孙膑的指导下,调换马出场的次序,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由此转败为胜。
竞争是公平的,但竞争规则是参与者灵活掌握的,我们并不能由此否定竞争和整个规则。正因为此,打破垄断、突破国民之别就存在竞争的基础。社会问题不容规则的破坏和亵渎,它需要对规则的坚持,所以对于规则的灵活应用应以此为限,而不能突破固有的规则。
2. 囚徒困境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两个囚徒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放弃了最优选择,如果两人都不招供,则他们都会最优的结局,但事实上将造成对他们而言最差的结局。对于规则的设定,于竞争而言至关重要,而这决定竞争的性质和意义。出于公平的目的而采用竞争的方式则必导入正途,否则整体参与群体均遭受利益的损失,当然在这里所说的一定是社会利益群体,而非囚徒。如果引入竞争出现所有人利益受损的结果,则必须反思竞争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公平的初衷。
因为设定竞争规则之故分为真正的竞争和假冒的竞争。真正的竞争促进社会的开放度,增进经济的增长,它使得社会各项事业的道路更为开阔,由此可以判定真伪。失去或者躲避竞争原则,即使做出百般的调整和改革也注定走不出死胡同,而引发的抗争则使得出路更为狭窄,当我们由此观之,加入凡事存在自我强化的倾向这一理念,纯粹的抗争并不能带来实质的改变或者获得任何乃至最为根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