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技术分析的根本态度
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分析,是所有证券投资者应该思考的根本问题之一。当研究深入到某种层次时,必然要遇到这个问题:在你的思维中,应该给技术分析一个什么位置?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技术分析方法与交易系统?
技术分析的根本功能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视角、方法来将复杂的、多样化的市场,以及各种市场表现进行分类,以确定其走势规律。技术分析的原则,就是将原本复杂不确定的市场通过技术分析标准变成简单确定的市场分类划分。如果分析预测的过程过于复杂和不确定那只能说明两点:其一现有的方法是错误的,其二方法还有待改善。
市场与技术规律本来都是简单的,只是人的头脑复杂了,所以认识不清楚。就象爱情,很简单,合适的就谈,有点困难也可克服,如果实在克服不了,那就是不合适,就不能谈了。所有幸福的爱情,都是如此简单的,其中所有的波折都只是一种考验或者情趣,就象成功的交易一样,所有的震荡,最后都会转到上涨趋势中来。如果你追一个意中人,追得太吃力,肯定就不太合适,或者说当下还不合适,不是追的对象错了,就是追的时机错了。古今许多爱情悲剧,都是由于谈了当时现实环境中不允许的爱情,就象做了当下趋势中明显要亏本的交易一样。当然,你能扛过去这个趋势最黑暗最不利的时期,等待趋势好转了,赔钱的也会变成赚钱。有些爱情,苦尽甘来,也正是因为熬过了那个不利的时期,但多数的爱情悲剧,都是没熬过这个时期就赔本斩仓了,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赔本斩仓甚至爆仓,就象爱情悲剧中恋爱双方被迫分开或被迫害致死了,呵呵,比如象梁山伯与英台,孔雀东南飞等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悲剧,就是因为在趋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执行错误的操作策略,死扛风险,搞得爆仓了,崩盘了!
缠论中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观点: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类。包括使用均线、各类技术指标、周期法则、江恩理论等等各种分析技术,都不过是在运用某种规则对市场进行分类,从而判断市场的当前趋势状态及其可能发展方向、当前趋势下的可操作性及操作策略。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技术分析方法或工具,都是一个判断标准,是一个指标或说交易系统。
任何技术分析工具,都只是把市场进行完全分类后,判断在这个技术分析工具的视角下,什么是能操作的,什么是不能操作的,仅仅如此而已。对于偏爱使用移动平均线判市的技术分析人士来说,移动平均线系统就是他对市场进行分类的工具或说标准。移动平均线也就等同于一个技术指标,它的功能不过是把市场所有可能的走势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确定当前股价运动的趋向,判断其操作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操作策略。至于这个技术分析工具是否百分百的正确有效,完全反映到实际的走势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否则所有的人都可以照此操作,哪里还有亏钱的人?
其实就算有百分百正确的技术分析方法与安全的交易策略,我们还要考虑人性的因素,会出现判断的错误与操作执行中的错误。因此,完美的技术分析工具,只能存在于理论中,但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无法百分百的体现在市场操作中。但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此否定技术分析的作用,否定对于趋势分析预测的意义-------正如你无法通晓并运用所有科学知识,却无法否定科学知识的规律性一样。
投资者的各种交易行为,都是基于他对于市场趋势的判断,基于交易行为的趋利目的。也就是说,交易的基础是基于对赢利的预期,即交易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即对市场的预测基础上的。
很多投资者,包括价值投资者,都有一个误区,经常说是要跟着市场走,跟着趋势走,很多人拿这句话挂在嘴边,充当老师,用来教训别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跟着市场走,也不是跟着趋势走,我们是在跟着“我们所认为的市场,我们所认为的趋势”来进行投资。如果对于市场,对于趋势的判断,出现了方向性错误,那你如何跟着市场走,跟着趋势走呢?
很多人总是叫嚷不预测,说什么依靠预测进行交易必然会失败。这都是些泥古不化的书呆子所说的话,要么这些人的脑筋有问题,要么他就是为了标新立异,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哗众取宠吸引人气。事实上,这世界上只有你依据什么技术,依据什么来预测市场趋势,而不存在不预测市场趋势的问题。有人拿一个例子来说预测是不必要的,说有些证券公司门口卖报的看车的老大妈不懂技术分析,只凭交易场人头情况来买卖,人太多了,就卖出,人太少了就买入。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数人头理论,这也是一个粗放式的判断标准,根据市场投资者情绪来进行投资,虽然不精确,却是市场趋势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特征。
技术分析最根本的基石,就是基于交易的逐利性以及趋势性。只有交易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目的性,才有可能群体交易形成趋势以及进一步的趋势诱导交易。趋势简单说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规律的总称。没有趋势,技术分析就没有可能存在,因为技术分析就是分析趋势的。如果交易都是在玩无意义的游戏行为,那交易就是无目的性的,他完全可以任意双向为之,行为就没有目的性了。任何交易,都是基于对趋势的预测,对赢利的预期。买是预期要盈利,卖是预期要赢利或少亏,少亏也是为了盈利。当然,为了洗钱、送钱而进行的交易行为,它这个操作的目的可以不是为了赚钱,但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只有因操作错误而产生的赔钱,而没有人是从一开始就抱着亏钱的目的去交易的。从本质上看,你可以不在乎赔钱,但没有人会单纯为了去赔钱而去交易,否则这世界真是乱套了,技术分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有很多喝过几点洋墨水的人,为了突出自己,拼命强调资金管理。但即使资金管理,也可以算是一个交易系统,一种操作策略或说相对安全的操作模式,它是基于当下市场趋势中,如何确保交易利润最大化而且最为安全的资金配置方法,他也强调趋势不利时的止损,更强调在不同市场趋势背景下,要采用不同的资金管理策略。如果没有对市场趋势的判断预测与对于赢利的预期,他为什么去交易呢?如果没有对于趋势的判断,他又如何进行资金管理?因此,任何强调资金管理的行为,也是基于对市场判断,在什么趋势下采用什么资金管理方法或说技术,它的根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二是对人性容易冲动与恐惧的弱点用某种机制来控制。
追求技术上的正确,与资金管理,事实上是有矛盾的,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其结果不是坚持技术上的正确而牺牲资金管理(放宽止损标准与仓位控制标准),就是坚持资金管理严格止损与仓位管理(即严格执行止损标准与仓位控制标准)而牺牲技术上的正确。正确的交易,是技术与资金管理两者相融合并相互妥协的结果。交易越到最终精微处,越是依赖交易技术。你只有判断对了才敢开仓和持仓,你也只有对市场的脉动有个比较大致的把握,才知道如何地在什么位置进行加仓减仓的操作,对吧?因此说,技术分析预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看对”的价值,也是远远大于人们所理解的,你都看不对,如何又能做对?那个做对,也只是减少一些损失吧了。现在人们喜欢贬低“看对”的价值,喜欢说“做对”,事实上,如果没有“看对”,就不会有“做对”,就算止损,也是以看对的基础上做的止损。我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看对,甚至连做梦都渴望如此,那些喜欢说“做对”的人,只不过普遍缺乏“看对”的功力罢了。
所以技术应该是第一位的,投资应以技术为中心,而因为技术不可能绝对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且人的判断能力与精力受限,再就是人性与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交易客观条件限制等等方面的因素,也使得技术运用上要打一个折扣,这样才需要硬性的风险控制(主要是资金管理与仓位配置)。资金管理是为应对技术的死角、人性的死角而服务的,在交易中难以避免的缺陷上作一个安全管理而已。分析是分析,操作是操作,把分析与操作分开来处理的思想,就是这样来的,把交易与预测分开对待是一个理性的策略,著名的技术分析大宗师江恩就是首倡者。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江恩的这个观点看得很神秘,以为其中有什么秘而不宣的秘密。其实很简单,交易是为了赢利的,而预测则不纯粹如此。分析预测是一回事,它可以容许错误,再来逐渐改进分析预测方法,不至于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但交易是另一回事,一旦错误就会导致亏损。因为这些原因,江恩才提倡把预测与交易区别对待。
至于一些利用制度漏洞和交易规则的漏洞的无风险套利行为,这只是一种蛀虫行为,并不值得炫耀,因为这不能证明任何东西,也不属于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严格来说,任何交易都是有风险的,而且赢利与亏损的风险应该是对等的,至少也是大致的对等(因为还要除去必须的交易手续费)。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不应该存在这种利用制度和漏洞来进行套利的机会,即使存在,也是非常微弱,而且要受到严格监管的。
为什么图表技术分析预测者容易在投资中失败而被人所诟病呢?因为,股市投资的魅力就是获利,牛市中有人获利,熊市中照样有人获利.股市中的具体点位,还有时间周期等技术规律,有时可能成为一个无法克服的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障碍,就象宗教里说的所知障一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执著于已有的知识见解,却无法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更高层次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成了障碍了.为什么林奇和巴菲特都认为预测股市的未来是导致投资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原因即是如此,执著于预测,就容易沉迷,并形成心理障碍,心理暗示,就不能很客观的判断趋势。 尽管这些心理暗示经常会很正确,却有时会导致投资者失去大的机会。
投资界流传说没有人依靠图表分析战胜过市场,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其实,也没有哪一个基本分析人士战胜过市场,巴菲特也没有做到,他很多巨大的错误,同样为人质疑与诟病。只是他的失败在他成功的光环掩盖下,没有那么显眼而已。巴菲特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自己对投资理念的坚持,更得益于美国股市的长期走牛这样一个大环境,否则,如果他生在日本,在日本投资,不可能有这么巨大的成功,因为日本持续几十年走熊,很难让巴菲特获得这么巨大的收益,甚至有可能让巴菲特吃大亏。
因此,作为投资,从选择什么市场进投资行到选择什么投资品种,乃至选择趋势包括介入的时机与点位,都是要面面俱到的,也都离不开技术分析。从广义上讲,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是统一的,基本分析最终也要归结于数字之上,通过数字量化来反映基本面的情况。
我的技术分析方法简介
技术分析系统与交易系统息息相关,交易系统必须来自于技术分析系统,风险管理也来源于技术分析系统,因为他们都要使用技术分析所产生的趋势判断作为参考标准来执行。大师们进场都会参考技术分析寻找买入时机,介入市场的点位,是非常重要的,是你获利多少与风险控制的关键所在------风险控制与仓位管理,也是与技术息息相关的。
技术分析是建立在历史会重演的基础上的,根据以往的价格的走势总结出各种上升或下跌时的图形或技术特征、指标信号,投资者选择成功率高的图形或技术指标进行交易,获利将大于亏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战前做倒心中有数。
目前流行按照分析理论有下面6大主流技术分析法:
①k线图形:如日本蜡烛图、理查·丹尼斯的著名"海龟交易体系"、画线技术等等。
②技术指标体系:rsi、kdj、移动平均线等常用指标
③江恩理论:江恩角度线、四方形、轮中轮等
④波浪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
⑤周期理论:费波纳兹数字、节气周期、经济周期(库存周期、康波周期)等等
⑹金融占星:比如三角洲理论、江恩的时间周期也与占星高度相关
按照市场走势特征分为:
1、趋势型分析法
2、盘整型分析法
按照技术本身的属性来区别,可以分为:
一是自然规律型技术分析。
它通常是按自然规律的演变来进行分析的数理模型,通常是能预先分析出市场运动变化的方向与结果,胜算极大,至少如果不追求过于精确只讲大致目标区间的话,成功率极高。象数值结构金融分析方法,它可以完全摒弃基本分析,及各种外在的影响因素,属于纯粹的技术分析----- 有正确的起点,就有正确的终点。
在自然规律型技术分析方法中,江恩理论是皇冠上的明珠,是技术分析的顶峰。遗憾的是,象波浪理论用于大趋势的判断,本来是自然规律型,但很多人精确到微波浪形态,进行超短线分析,反而落入下乘,成为了市场趋势跟随型分析方法,我见到的真正成功者并不多,相反把波浪理论用于大趋势的判断的,国外有不少成功的大师。
二是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分析。
比如技术指标就是最典型的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分析方法。其它如成交量分析、移动筹码分布之类的资金流分析方法,形态技术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技术等等,都属于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分析。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研究者的名言是:市场趋势无法预测,我们只是跟随趋势。
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分析方法,只是市场运行状态或说结果的反映,而不是市场运动的原因。比如说,均线系统是根据市场表现来判断市场,而不是根据市场运动的内在原因与驱动力来判断市场。而江恩理论的时间与空间、能量,才是从市场运动的内在原因,从市场运动的驱动力来判断市场趋势。
因此 ,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分析,其弱点在于,他只能跟跟随市场趋势,一旦外在因素发生变化,就不可避免的要重新考量某个周期或说某个级别的趋势。
在江恩理论中,江恩角度线的主体属于自然规律分析方法,但他实际用起来却是市场趋势跟随型技术分析,都是根据市场价格时间的变动来分析市场趋势的变化,因此它既有前瞻性预测,又根据市场趋势变化而产生变化,非常实用。
作为一个成熟的技术分析研究人员,对以上的分析方法都需要进行学习。尤其是在学习投资的初段,不要过快的确定自己的风格,要尝试多种的交易分析方法,不断的模拟和实战测试,在还没有成熟以前一定要借鉴市场流行的和成功人士的风格、心得,因为在自己不成熟的情况下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完善的,要善于学习成功人士的心得、风格、分析方法,并总结形成自己的技术分析体系。
江恩周天图、分度线系统、时间周期螺旋就是我总结出来的自己的技术分析体系。
分度线是我在技术分析方面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根据万物有数,万物有度的原理制作而成。分度线脱胎于江恩理论,或许它就是江恩秘而不宣的一部分,也或许它是对于江恩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与江恩所讲的角度线有所不同,分度线能够以同一种方法,完美诠释上证指数各个中级以上的拐点,误差非常之小,体现出了技术的普适性与准确性,对于个股的重大趋势与重要拐点多有适用(只是由于个股被操纵情况复杂一些),对于大的趋势转折把握是准确的,尤其在于一些中大盘股(操纵程度轻一点)。
分度线系统可以运用到几乎所有的交易品种中,指数、个股、期货以及外汇中的部分品种。运用分度线系统,我们发现,市场运动通常是精确的。但是,成份股指数,一般只能作为趋势的参考,它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市场的正确的波动,因此无法精确的分析。同样,在深成指上也是不行的,创业指数上也不行,只能在综合指数,如深综指、上证综指、创业综指,才是最精确的。这与江恩的思想一脉相承,知道者自然明白是为什么。
分度线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在2001年2245之前的行情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在2005年之后的大牛市中,我仍然有点懵懂,但就在这个市场中,由于行情好,基本每天关心市场,并用分度线来分析市场运动,居然对于市场的每一个波段都能够精确的把握,让我更相信市场的规律性。这也直接导致了2008年下跌过程中对于2990点到3750点反弹,以及再跌破2600点才有反弹的行情的前瞻性把握,这完全是预先分析出来的,这让在投资界自称“中国读书最多的基金经理”曾星智挑战我失败后感觉面上无光,从而转战去了新浪写博客。
对于绝大多数个股,有了分度线,就有了一个好的分析工具。
我的这个技术,更适合大资金、中长线运作,并不象大多数人认为的,江恩理论只适合于小资金高频交易。根据我的研究,价值投资更需要运用江恩理论,尤其对于大资金滚动操作,回避长期的横盘震荡,制定交易计划等等,远远胜过“时间的玫瑰”。
外汇并不是太适合运用分度线(由于工具所限,只有少数品种是适合的,或许对于软件工具进行改造后也会适合,但没有试验过)。对于外汇的精准分析,我主要靠江恩周天图,这是脱胎于江恩轮中轮与九方图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很多例子已经证明这个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但要形成真正成熟的操作模式,须得要用大量的资金来实践 。但以我曾经作出过的众多预测实例,已经足以证明技术分析是完全可行,恐怕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人做到过。
时间周期方面,中国股市独有的螺旋周期系统,决定了每一轮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的统一
在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股市,由于实质上是一种供大于求的状况,而且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上市公司质地参差不齐,各种违法现象导致很多投资者踩雷而受到重大损失。因此从基本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市场基本面分析,市场热点等等)上来进行选股过滤,从技术上进行操作策划,走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相融合的道路,才是最靠谱的。图表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是完全可以融为一体,互相补充的。
另外,市场中纯粹的大资金行为以及投资资金的运作方式会影响到市场,本质规律虽然不会变化,但其表现形式还是会千变万化。因此市场经验尤其对各类资金的运作方式的了解,也是技术分析研究者的必须的功课。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不是矛盾的,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战胜股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十八般武艺,而更须练就一双先人一步挖掘机会的慧眼、一对辨别真伪筛查消息的利耳、一个临场果断决策的快脑、一颗坐看风云定力十足的常心。赚钱要赚得有理有据,亏钱要亏得心服口服。而这一切需要长时间地刻苦修炼与必要地学习,才能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操盘高手。
技术分析的关键不在于抓住明天涨停的股票,也不在于能够预先画出明天市场分时走势图表,而是能抓住确定性的趋势投资机会,并始终控制风险,保持较高的安全边际。纵览经典的股票分析方法不下数十种,各种炒作技巧更是林林总总、成百上千,各类炒股软件也如过江之鲫,令人眼花缭乱,如此之多的法宝,看上去似乎加大了投资胜算的概率,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赔钱的投资者依旧占据半数以上,有句股市老话“十人炒股,七赔两赚一白玩”恰恰说明了盈利的不易,这也让巴菲特似的“守拙”的投资方法笑傲全球。有没有一种分析方法能把图表分析与基本分析、价值投资与趋势投机结合起来,不似巴氏,胜似巴氏的境界?
有很多人,不愿意自己下功夫研究,只是希望能看看别人的文章,看到了什么秘诀,就能得到真的知识,这样妄想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眼前伎俩人人见,心上功夫世莫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投机取巧的捷径,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刻苦思考,才能中得心源,外师造化而成;如果你心中没有源头,就算有别人写出来让你看的造化,你也没法弄清楚的,正如一块金子,瞎子踢到的时候,也只认为是块砖头。这不是故作高深,而是你不认识什么是秘诀而已。
不是缺少秘诀,而是缺少悟性;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乏眼光;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身边的事情观察起,从道的角度来体悟,从善的角度来实行,智慧也要靠自身宿世累积的,福慧积累多了,自然而然领悟贯通。多积福德,方有慧报,差一点点,都不可能领悟完全的。
(本文发表于《现代商业银行》2017年第3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