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曾祥裕春访福建古村落随笔(之六)

曾祥裕 曾海亮

有时一个历史事件铸就了一个地方的辉煌。大年初十,我在福州朋友王总的陪同下,走进长乐琴江村。它是著名的东南为数不多的满族古村落,也是依琴江而建的八卦城,更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为清代八旗水师旗营驻地,是甲午中法马江海战、东南海疆重大海战和近代海军兴衰的见证地。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这是全国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文物价值的旗营遗址,走进宁静的村落,见到151户,不到400个人口的村里人家大门上贴着满汉两种文字的春联,问路时村民笑容满面给我们指路。我看他们的身材和面像呈现出共性:较为壮实高大身体,圆墩墩的脸,皮肤白净。 他们有着鲜为人知的身世,是清王朝福建第一支水师满州人后裔。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从地名就知这个村落的地理位置,琴江村位于风光秀丽的长乐市航城古镇,村里地理形状恰似一把古琴,村子紧贴闽江入海口三江口上。江流淙淙、如琴如瑟,故取名“琴江”,有人赋诗赞其风景:“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正由于它处于闽江入海口南岸独特的地理位置,铸就了它在当时国防军事的重要地位。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据史料载,清雍正六年(1728),世宗皇帝胤在紫禁城召见上应变朝觐的福州驻防军副都统阿尔赛,商议福州防卫问题。阿尔赛早已意识到琴江地处闽江口,是扼控马江,捍卫省城福州的港口要塞,他回榕 后与福州将军蔡良、总督高其倬等会商,急忙起草“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的奏折呈上清政策。次年 农历九月廿三日,清朝廷下诏,为监视和牵制驻防闽江口要镇的绿营(汉军),预防不测及严格缉查台湾 和福建民间走私大米和土特产,便责令阿尔赛从朝廷嫡系的八旗军中的镶黄、镶白、正蓝、正白四旗中抽 调513名官兵携带家眷编营入驻琴江,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开辟“集中与机动相结合”的重点驻扎 营区,确立为全国沿海四大水师之一的军事要塞地位。

据说,此旗营比马尾福建北师早151年成立,是福建第一支水师。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琴江的"福州三江口水师"是中国海军的摇篮。琴江水师最辉煌的一页是参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抗击侵略者。统领黄恩录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率部奋勇杀敌,600名官兵中壮烈牺牲100多位。后人奉旨在村中敕建"忠魂堂",设置烈士灵牌。至今每年七月初三举行公祭活动,村民们自发来到江边放送水灯,剪纸焚香,祭奠先烈英灵。

如今旗营不再有往日战争的销烟的笼罩,显得平静和安祥。也许村中年轻人都外出创业了,街上不少人家关门闭户。风水轮流转,昔日不为人知的满族村。因为它的独特身世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见证物。

琴江村随着被命名为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名闻天下,一改往日寂寞,“琴江流水似琴鸣,诗情画意有积淀,游人如织春意闹,沉寂小村新风情。”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我们走在小村的古道上,全村十二条大街分列左右两翼,中间夹着四条直巷,层层围合,形成一个“回”字形。 易进难出,因为你转来转去,弄的不好又回到原地。这种布局也许有军事考虑,冷兵器时代巷战的需要。一旦有外人入侵,就敌人走进迷城,晕头转片向,便于围歼。

也许不少人以为这个村是满族水师的后裔,有武无文,那就错啦!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行走八闽大地上,品读琴江村的厚重历史

 

琴江,这个雅致之处培育了不少有儒雅之气之士。琴江村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洋务运动后,水师旗营中青年人纷纷投入船政学堂,毕业后成长为中国海军的栋梁之材,其中将级3名,上校级4名。如与萨镇冰深交的民国海军少将贾勤。近代的如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曹维廉,我国海商法奠基人黄挺枢教授,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的指墨山水画家李育中等。

考察完东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满族村,我感慨到,历史是一个个轮回,中华民族无论身昝顺境或困境,都泰然处之,锐意进取。

一般说来,历史的发展具有某种偶然性,要找出其在时间上的周期性是困难的。但中国历史恰恰相反,周期性非常精确地出现在几千年的和平与动乱中。 这种周期性是李四光发现的,他在1931年发表的《中国周期性的内部冲突》一文中,对中国的战争与冲突提出了他的调查数据,揭示出中国的和平与动乱的循环有一种很精确的周期性。他说,这种周期性远远超出了可能性所允许的界限……也许可以说太精确了,如果用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去判断,则决然预测不到的。

以幽默著称的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对李四光的研究很感兴趣,他在他的名著《吾国吾民》中转述了李四光的发现,他说: “惊人的事实是,中国历史可以很方便地划分为每八百年为一单位的周期。每个周期都以短命的然而在军事上却很强大的王朝开始。它使中国在几百年的内部纷争之后重新团结起来。其后,是五百年的和平,中间有一次改朝换代,接着是一系列的战乱。结果首都即从北方迁往南方。然后,北方与南方脱离,南北形成对峙局面,敌对情绪强烈。这时,外来民族入侵,整个周期便告结束。历史于是又开始循环。中国又一次统一在中国人手中,文化又开始繁荣起来。”

有识之士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被迫加快步伐的。在1840年以前,由于地理原因,中国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状态。她的东面和南面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西边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大沙漠,北边是寒冷的、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中华民族的历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然而,历史进入近代,西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地理障碍被轻易突破,中华民族被迫卷入世界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在这激烈的洪流之中,那种悠然的、士大夫似的、八百年一个周期的步伐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沧桑、“年轻而又古老”的民族,她总是能克服各种危机,获得新生和发展。 中华民族将再一次次在挑战中壮大发展,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 曾祥裕, 早年从事中医工作,祖传杨公风水术,从事风水专业三十余年,兼容各家之 长,并对中医养生术有研究。现为广州杨公风水文化公司总经理。近年来曾祥裕还被马来西亚东方管理学院、澳大利亚风水学院、北京上古传承国 学院讲课嘉宾。他还 曾在北京、山东、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开讲《杨公 风水和养生》以及《人居环境以及建筑风水》,著有《正宗杨公风水丛书》、《杨公古法风水研究与应用》、《杨公造命课择日法》, 并撰写300多万字的风水考察随笔和学术论文,长年开办风水培训班,招收海 内外学员近三百人;擅长运用风水和中医养生方法,为海内外不少寺院、道观 及企业、公司和个人做过风水布局和养生指导,收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