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寒假-21 瑞丽(2):姐告口岸


 温暖的寒假-21

瑞丽(2):姐告口岸

2019-1-30

过瑞丽江大桥,就到姐告口岸。姐告口岸是云南省最大的外贸口岸,其对外贸易额的50%以上是经由这一口岸完成的。据说,在瑞丽江对岸的姐告原先是缅甸的版图,为了给双边贸易提供一个便利的环境,五十年代协商划定边界的时候,周总理提出用原属中国的十几个村寨换得了姐告,之后开发成贸易口岸。

到姐告口岸来看什么呢?问滴滴司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大概因为这里是两国交界,是贸易口岸,可能有些神秘色彩吧。司机说,一般到姐告旅游的,或者是购物,主要是买珠宝,红木之类;或者是简单地走马观花。前者的话就在中缅街一带逛逛商铺和地摊;后者的话就在国门前拍拍照,在天涯地角石碑前留个影。我想我们应该主要属于后者,就是走马观花拍拍照而已。

滴滴直接开到大国门前面。大国门是进出口货物的通道,中国方面的出境游也在此办理。头天晚上,曾经想过参加旅行社的出境一日游。打听了一下,放弃了。主要担心的是像我们上次在西双版纳一样,说是出境,其实只是到对方一个特区,那里全部都是中国人,说的中国话,卖的中国货。想体验一番异国情调,得到的却全部是中国特色。就连人妖表演,唱的都是“血染的风采”。瑞丽的出境游,是到与姐告口岸一道铁丝网之隔的木姐市。旅行社标榜的异国情调,想来也仅仅是噱头而已。

大国门的两侧,铁丝网这边,都有通道。似乎没有限制,可以自由通行。沿着铁丝网前走上一段,体验一番边境巡逻的感觉。铁丝网的那边没有通道,看起来像废弃的荒地一样。稍远处的房子也是歪歪倒倒,破破烂烂的。相比我们这边金碧辉煌的酒店,商场,购物中心,感觉边境两边的两个国家不仅属于两个世界,而且属于相隔遥远的两个时代。我之前看攻略了解到,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缅甸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有很多人就翻越铁丝网到这边来。这种说法不知可信与否,就我们的观察,缅甸人通过口岸到中国似乎也不是很困难。

边境小道这边,就是专门经营珠宝,红木的商厦。进商厦逛了逛,没有多耽搁,就离开了。去年听说过的那个故事,一个游客把玩玉镯时不慎将其摔在地上,结果赔了十几万。想来脊背发凉。出商厦进入一条小巷,摆摊的都是缅甸人。大多是女性,脸上涂着防虫防晒美容的黄色粉末。她们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有点嗲嗲的感觉。看他们摊前的东西,大多是玉器,木雕等等,都是缅甸的特产。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很有意思,但我们明白,一旦买回家,可能永远都派不上用途。

绕过大国门朝另一侧的边境小道走去。就在拐角不显眼的地方,有一块异型的石碑,上面刻着“天涯地角”几个字。看起来根本不是什么景点,也不算是什么地理标志。仔细一看,原来是某公司自己制作的一个摆设,放在那里作装饰。可能因为好事者觉得有趣,拍了照,以后就成为游客追逐的景点了。沿着这一侧的边境小道往前走,隔着铁丝网,可以看到对面木姐市赶集的情形。与我们老家赶山街子其实是一回事,摆摊的,走路的,马驮的,肩挑的,人看人,人挤人,人声鼎沸,尘土飞扬……整个街市乱哄哄灰蒙蒙的,唯一清晰的醒目的,是路边墙上的中国移动广告。

沿着边境小道往前走,前面是小国门,是专门供边民进出的通道。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伍,一队是骑摩托的,一队是没骑摩托的。没骑摩托的这一队,大多拎着大包小包,还有的拖着拉杆箱。估计他们都在中国内地打工,因为中国企业春节放假,他们也回家过年了。

我在网上听说,在姐告缅甸人比中国人还多,还说缅甸人很多从事非法的交易。这一点不知真假,反正我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