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上半年,严复陆续在《平报》上发表了《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救贫》、《说党》、《思古淡》、《宪法刍议》、《论国会议员须有士君子之风》等文章(《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二百零四)
严孝潜
1913年1月
1913年1月16日(十二月初十),今天是严复六十岁生日。
大儿子严璩在上海寄来了郑孝胥作的《严几道六十诗》五律二首,陈宝琛作有《寿几道六十》诗一首,沈瑜庆也作有同名诗《寿几道六十》一首。
1913年1月24日、25日(十二月十八、十九),北京《平报》连载严复的《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一文(《严复集》第二册第295页)。
该文是《原贫》之续编,重点在于论证救贫的方法,反对将"发起实业""目为救时唯一之方针"。
1913年2月
1913年2月1日(十二月二十六),袁世凯召集严复等顾问各员,议商对待库伦当局办法。
1913年2月5日(十二月三十),今天是壬子年除夕。
严复在壬子年(1912年2月18日至1913年2月5日)作有如下诗词:
《民国初建,政府未立严子乃为此诗》(《严复集》第二册第380页)
《题胡梓方诗册并寄陈散原》亦名《题胡梓方诗本并寄陈伯岩》(《严复集》第二册第380页)
《写怀》(《严复集》第二册第381页)
《挽黄赞候》(《严复集》补编第131页)
1912年10月12日(九月初三),是王夫人逝世20周年。严复赋诗一首:"玉台旧事何堪忆,梦断香销二十年。"(《严复集》、《严复集》补编和《严复合集》均未收录,见严复:《愈壄堂诗集》卷下,第4页)
1913年2月12日(正月初七),严复作有《阎清真妻王氏墓志铭》(《严复集》补编第160页)
1913年2月16日(正月十一),《庸言》第一卷第6号刊载了陈宝琛和沈瑜庆的同名诗《寿几道六十》各一首。
1913年2月25日(正月二十),教育部致函严复、蔡元培等人,商请编撰国歌。(《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3册)
后来,严复没有给以回音。
1913年2月间(癸丑年正月),严复为箂士大侄书写了条幅一副(《严复墨迹》笫10页)
1913年3月
1913年3月6日(正月二十九)至5月4日(三月二十七),北京《平报》分六次连载了严复的《说党》一文(《严复集》第二册第298页)。
严复在文中论时政、说党派,表明他对政党政治这一新事物的观奌。
1913年3月8日(二月初一),严复在本年二月间,到天津日租界福岛街的井上医院,行外科手术,割除良性肿瘤,并戒鸦片。("今晚报"2005年10月30日第十版)
1913年3月20日(二月十二),袁世凯指使凶手在上海车站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
1913年3月,北京《今闻类钞》第二册,刊登了严复去年在教育部夏期讲演会上的讲演《进化天演》(《严复集》补编第134页)及(《严复集》第二册第309页,《天演进化论》,但此版本脱漏讹误较多)。
《今闻类钞》的编者在文后加了按语:"客岁教育部夏期讲演会,延严几道先生讲进化天演精理名言,得未曾有,一时学者翕然。特会中油印稿本错误夺落,几难属读,本社更请先生特为校正,载之杂志,以公同好,学者所当奉为瑰宝也。"
1913年4月
1913年4月2日(二月二十五),严复给熊纯如回信。
严复在信中讲:"沪上忽出暗杀宋教仁一案,……恐从此国事日就葛藤,喋血钩连,殆无时已,而国命与之俱去。……"(《严复集》第三册第609页)
1913年4月9日(三月初三),今天是阴历上巳,严复与梁启超、郑沅、杨度、王式通、李盛绎等40余人,到京师万牲园修禊题咏。严复作有《癸丑上巳梁任公褉集万生园,分韵流觞曲水》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81页),其中一、三首追述了梁启超在戉戍前后的言行,对维新变法失败及光绪皇帝被幽死,表示愤概和怀念。
1913年4月12日(三月初六)至5月2日(三月二十六),北京《平报》分十二次连载严复的《天演进化论》一文(即《今闻类钞》所载《进化天演》,但作了一些删节)。
1913年4月17、18日(三月十一、十二),北京《平报》连续两天刊登了严复的《救贫》一文(《严复集》第二册第319页)。
在文中严复指出中国解救贫困和发展经济的两项措施:一是"广交通",二是"修法令"。
1913年4月19日(三月十三),严复将《说党》(六)一篇交给《平报》,约一千四百字。(《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今天曹典球来访严复未遇。
1913年4月20日(三月十四),严复写信给曹典球。
严复在信中说:"昨者回寓,见大刺……执事宗旨诚无异于昔年,而复则今我非故我矣。……顾题咏之事,既承猛庵与刘君雅命,决不敢委诸学莽,但祈少宽假之,当收召魂魄,勉一为之。其以莛击钟,称题与否,不敢云矣。明日星期一太逼,请于星期二日巳午之交一来见访,复当在家鹄候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73页)
时曹典球在北京,特来向严复索要其在北京万牲园修禊题咏之诗稿。
1913年4月21日(三月十五)和4月22日(三月十六)北京《平报》连载了严复的《思古谈》一文(《严复集》第二册第322页)。严复在文中鼓吹笃古。
在4月21日严复的日记中记有"彬亭来,付221元。(《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彬亭,是严复族弟严文炳(1868--1920),字彬亭。早年投奔严复,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9年第二届管轮班毕业,一直留校任教。1900年水师学堂被毁,转入天津海军部门工作。后移居北京,先任职于海军部,后任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6月病逝。
严文炳有三子二女,长子严又彬,抗日战争时任"建康"艇付长,在1937年8月江阴大战时受伤。次子严铁生,曾任铁道部设计院总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三子严恺,曾任两院资深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
严恺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5年赴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留学,1938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1952年,严恺受命从上海到南京,组建第一所水利高等学校--华东水利学院,后更名河海大学,并为之服务了50多个春秋,历任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河海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的水利教育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严恺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八十高龄后仍坚持教学、科研工作,并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中国水利功勋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40余篇,並主编《中国海洋工程》和《海港工程》等专著,前者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
在国际学术活动方面,严恺院士曾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曾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国际大坝会议中国委员会主席,发展中国家海岸和港口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等职。1995年被国际水利学研究协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2006年5月7日严恺在南京病逝,中共中央主席胡景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送有花圈表示悼
严恺次子严以新,是严文炳的孙子。现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严以新,1978年华东水利学院毕业,留校任教, 1981年在校获硕士学位; 1987年先后在美国Delaware大学、Florida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87年在河海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8月任河海大学副校长、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 2007年12月至今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2008年3月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1913年4月22日(三月十六),曾典球应约来访严复。
1913年4月23日(三月十七),严复在日记中记有"芬来森与其妇同来,约下星期三到其家吃饭。" (《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1913年4月,本月出版的《震旦》月刊第3期,刊登了严复的《宪法刍议》前半部份。(《严复集》补编第148页)
严复在文中认为宪法的两条根本原则是:"一、必使政府真实权力得由之以由发生;二、又有以制限此权力者,使不得侵轶而为患也"。
本月出版的《今闻类钞》第三册转载了严复的《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一文。
1913年5月
1913年5月4日(三月二十八),严复大儿子严璩,由上海回到北京。(《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严璩回到北京后,不久就以财务和洋务专家的资格,在财政和盐务部门担任要职,历任长芦监运使、财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等职务
1913年5月7日(四月初二),严复在日记中记有:"付桂柏洋六千元,其四千五百元系由京拨,一千五百元由大儿处拨。又,中有太太三百元,许么二百元,纫兰四百五十五元。" (《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1913年5月11日(四月初六),严复给《宗圣汇志》杂志社写了一封信。
严复在信中讲:"近承大教,慕仰钦载,不知所云。伏惟中国孔道如日经天,纵有交食,必无停耀。何者?以所发明合夫人心之公,世变虽殷,必不可畔故也。敞人早习旁行,晚闻至道。旧所纂著,不皆折中。睹兹风波方深悔惧,而公等猥以输进哲理,启发人文目之,盖其过矣。……" (《严复集》补编第309页)
1913年5月,在山西太原创刊出版的《宗圣汇志》第1卷第1号,以《与<宗圣汇志>杂志社编者书》为名,刊登了严复的这封信。
严复在寄给《宗圣汇志》杂志社这封信的同时,还随函寄给该社一张近照,以示对复古运动的重视与支
1913年5月21日(四月十六),北京《平报》刊登了严复的《论国会议员须有士君子之风》一文(《严复集》第二册第324页)。
严复在文中阐明他对议会政治的观点。
严复继去年12月在《平报》发表《论国民责望政府不宜太深》、《砭时》、《原贫》等三篇文章后,今年又陆续在《平报》上发表了《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救贫》、《说党》、《思古淡》、《宪法刍议》、《论国会议员须有士君子之风》等文章。
1913年5月23日(四月十八),今天严复寄上海麦加利银行信一封,并附存据。又寄给北京商务印书馆分馆经理孙伯恒信一封。今天严复还收到妹夫何镜秋还款八十元,每元合京平足银七钱0三厘,计合京足56.24两,合公足54.62两。严复在日记中尚记有:"106合规元五十八两,尚欠规142两。" (《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1913年5月25日(四月二十),今天严复的外甥女何纽兰和她的父亲何镜秋,离北京赴上海。
这是严复在日记中,最后涉及到何镜秋的纪录。
何心川(1853-1926),字镜秋,福建侯官人。1867年1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71年登"建威"练船练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1877年何心川入选赴英国留学,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先被英国格林尼次皇家海军学院录取学习驾驶。后上英"菩提西阿"舰实习,并随同参加了英国在非洲祖鲁的战争,1879年6月因病提前回国,后在福州娶严复大妹为妻,1878年生女儿何纫兰,1882年严复大妹因难产,不幸亡故。其后何娶继室,不长时间又病故,何又再娶继室。 1885年5月奉派南洋水师,任"开济"快船任管驾,1886年调"镜清"快船任管带。民国建立后,1912年9月7日何任海军部视察,同年12月30日授海军上校。1913年10月5日出任"镜清"炮舰舰长。1914年3月13日调任"肇和"巡洋舰总教官,5月25日晋升海军少将。1919年1月4日给予三等文虎章。1926年6月病故。
当天,严复在日记中记有诗词一首:
龛暴资神理,赏心惟良知,
既秉上皇心,兼抱济物性。(《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1913年5月26日(四月二十一),今天严复给麦加利银行寄了一封信,中有冰厂股单。又给《震旦报》寄去稿件一份。还给梁启超寄去在万牲园修禊题咏诗缄。
在今天的日记中,严复还记有:"新铭开船。"系指何纫兰父女昨天离京到天津乘"新铭"轮回上海。(《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今天,北京大学预科二、三年级学生在校内遍贴告白,反对《大学规程》中关于预科毕业生应行入学试验方可升入本科之规定,并反对校长何燏时所发举行入学试验的布告。
1913年5月27日(四月二十二),今天严复到东厂胡同,总统顾问委员会开会,议大总统权限。
今天午后,北京大学予科学生复就考试问题向校长提出询问,何燏时竞恶言诟骂。学生十分气愤,迫其写悔过书并辞校长职。部份学生来求见严复,但严复没有接见。严复在今天的日记中记有:"大学校风潮大起,学生来,拒之不见。"
严复在今天的日记中还用小字记有:"海军部三百元,委员会二百元,"拟是指当时严复任海军部编译处总纂的月薪为三百元,而总统顾问委员会顾问的月薪才二百元。(《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
1913年5月28日(四月二十三)严复给已回上海的外甥女何纫兰写信。
严复在信中讲:"自汝动身,吾长日在家闷损已极。牙鸟已从昨天不吃,痰嗽见瘥,但愈无聊赖。刻每日须井上药丸三十粒左右,尚无大苦。但无精神不高兴耳。甥到沪后体力如何?至以为念。最好将应办事赶办清楚,能与汝父同时回京,省吾悬盼。此间天气已成夏令,不知沪上如何?海军部衙署亦于昨日移到铁狮胡同,部员住西城者,皆纷纷往东城看厝,谋搬家矣。本日系儿生日,故作此减相慰,余不多谈。"("今晚报"2005年10月30日第10版。《严复集》和《严复集》补编均未收录。)
信中"厝"系福州方言,意为房子。
1913年5月29日(四月二十四),教育部代总长董鸿祎就北大预科学生反对升学考试一事,向校长何燏时发布指令,诬蔑预科学生"借端生事","聚众要挟","目无法纪"。命何"查明为首之人,令即斥退"。
1913年5月30日(四月二十五),何燏时接到指令后,遂在上午将此次学潮中之学生代表8人"斥退",并通知军警入校弹压。午后,预科学生200余人齐至教育部,要求面见董鸿祎进行申诉。董拒不接见,学生遂露宿教育部中廊下。
1913年5月31日(四月二十六),严复在日记中记有:"大学堂大闹风潮。" (《严复集》第五册第15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