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诈
在大哥的提示下,从昨天下午开始看北京电视台的春节大戏《天下无诈》回放,一发不可收拾,一气从第1集看到了第11集。就我来说,当曾经的大戏《闯关东》、《亮剑》,我也只是下载了跳着回看,还没有像这样连续追着看呢。
戏中讲述了大量的电诈案例,骗子们既有技术含量,同时更是心理专家。通过电诈,让不少跳楼、自杀等等,真真是惊心动魄。
春节是祥和的节日,看央视春晚是高高兴兴过大年,而看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无诈》是平安过大年。
诈骗无处不在
如今是信息时代,在各种维度的大数据的标签之下,几乎所有人都暴露在聚光灯下。
于是电诈就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到若干电话,这个让您买房,那个给您贷款,再不就是孩子的课外班培训等等。
早年间的电话销售中,销售员会抱着电话本,分号段一一打过的,有撞大运的意思。
如今的电话销售,指向性非常明确。几乎所有人都奇怪,对方的信息何来?为什么他们可以非常熟悉我们的所有情况,丝毫不亚于我们自己?
这可不是撞大运,一一排查了,而是有针对性来做营销或者是诈骗了。
强化自我保护
如今强化实名制,无论是办理信用卡、电话卡,还是上学、购物,甚至停车的网上支付,都要填若干信息。
您随意装一个APP,软件确实是免费,但要您开放通讯录权限等, 实际上我们在用自己的隐私来交换软件使用权。
信息泛滥之下,个人信息暴露暂时无法规避,重要的是国家要规范信息的使用,超越权限使用信息予以严惩。
国家一定会下大气力营造大环境,而我们更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个人信息暴露的机会和比例,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