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辩证养心·综述后记》文稿,李崇军/文
6、辩证养心,社会科学。《辩证养心》始终围绕“人心”、“人类社会”或“现实生活”之中的矛盾问题而探讨理论问题,始终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理顺了一些矛盾关系、反映了一些矛盾定理或拥有了解决其矛盾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揭示了“养心”的内在联系、客观要求、自然法则或自然规律,因此说这是一部社会科学文著。
在撰写《辩证养心》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了用联系的、全面的、运动的、矛盾的、逆向的、“两点论”或“重点论”等辩证思维方式方法,分析、理解或解答了当今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问题,及时学习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辩证养心》采用了大量的故事,从而把枯燥、抽象、难懂的理论转变成了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哲理;《辩证养心》涵盖了多学科、触及了多领域,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先进人文思想、研究了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思想;《辩证养心》是以“养心”问题为主题,这看似是“唯心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唱反调,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辩证观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为了“反作用”真正良好有效,《辩证养心》带着这样的使命,对“养心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或“社会科学”进行了一次超广度、超深度的理论探索、理论创新或理论发展。
《辩证养心》如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就与《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谋而合,他讲:“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李崇军个人网站:www.lcj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