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点式旅游资源如何突破开发困境


 孤点式旅游资源如何突破开发困境?

——点状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一)点状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型与判识

点状旅游资源指以孤点形式存在的小体量旅游资源,它们像一颗颗稀疏地散落在山间的珍珠,如黄鹤楼、赵州桥、元谋人遗址、陆良爨龙颜碑、建水纳楼长官司署、威信扎西会议会址、景洪市曼飞龙白塔、瑞丽市独树成林、保山市摆乐塘变色温泉等。

该类旅游资源主要涉及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中的如下类型:地文景观中的奇特与象形山石、峰柱状地景、生物化石点;水域景观中的潭池、泉、小型岛礁;生物景观中的独树;建筑与设施大类中的独立厅、室、馆、场、所,以及亭台楼阁、水井、喷泉、观景点、塔形建筑等。一般可以运用“占地面积”和“与其他旅游资源单体的距离”两个指标来对点状旅游资源进行判断。

(二)点状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影响

1. 点状旅游资源的三大特征

归纳起来,该类旅游资源主要有孤立存在、规模较小、变动性强三个特征。

1)孤立存在。点状旅游资源周边一定范围之内缺乏在等级和特色上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旅游资源,甚至不存在其他旅游资源。亦即,这类旅游资源属于“孤点”,周边地区不存在可以与之串联成线或网的旅游资源。这是点状旅游资源的首要特征。

2)规模不大。点状旅游资源占地面积、建筑体量较小,属于小型单体层次,如亭台楼阁、泉瀑潭池,大者也不过名人故居、私家园林,与面状旅游资源的面积、体量、规模有天壤之别。

3)变动性强。点状旅游资源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面临修路建桥、开荒垦田、挖矿建厂或其他开发建设的影响,有些甚至被改造用于其他用途或为了其他工程建设而被拆毁。

2.点状旅游资源的开发难点

这些特征给点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首先是旅游资源丰度、集聚度低,不利于集中连片开发、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开发投入高但收益渠道单一、市场风险大。相较而言,能够连成一条线或者一大片的旅游资源,远比点状旅游资源更具有开发价值和商业前景。其次是可利用土地有限,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量大,创意难度高,难以受到开发商的青睐。再次是旅游资源类型单一,游览空间和内容有限,游客花费时间、金钱、体力和情感多,但获得体验不够丰富,旅游性价比低,对大众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有鉴于此,点状旅游资源往往不被看好,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中的禁区,甚至历史文化或科学技术价值较大、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单体亦难以突破这种格局。例如,被誉为“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经常是铁将军把门,游客难见其真容。

(三)点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

当然,点状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并不意味着不能开发利用,关键在于找到适宜的开发利用的模式、路径和策略。点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思路是在把握其核心特征和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在某个方面实施补偿使其达到开发门槛,并运用景观神圣化理论、旅游体验塑造理论、旅游资源空间作用理论,提高其独特性、影响力和体验度。

1.科学评估,严格遴选

受上述影响因素的制约,相当比例的点状旅游资源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不高,应特别注意评估、鉴定和遴选,择其优者加以开发利用。其中,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或游憩娱乐价值高,毗邻交通干线或城镇,周边用地条件较好,权属关系明确的点状旅游资源可以优先考虑列入开发利用范围。其他当前尚不具备条件的点状旅游资源应先保护起来,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加以利用。有些专业价值高但对大众游客缺乏足够吸引力的点状旅游资源应慎重评估,一般不应列为近期优选项目。

2.提高等级,丰富体验

只有当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于出游摩擦力的时候,游客才会做出旅游决策。为了解决吸引力不够、性价比不高的问题,一般应考虑对点状旅游资源实施某种类型的补偿,如宣传性补偿、品牌性补偿、创意性补偿、体验性补偿,使其达到开发利用条件。通常可以采用的措施是提高点状旅游资源在某一领域的等级,申报更高等级的列级旅游资源,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或策划事件、争取成为公众或游客关注的焦点,提高其影响力。同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赋予其特殊的“意义”,以“小”见“大”,克服规模或体量上的劣势。宜昌市百里荒上的山楂树,就是因为《山楂树之恋》而具有了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克服了点状旅游资源自身的不足。此外,还应强化创意,精选主题和线索,建设设施与景观,组织参与活动,提供配套服务,扩大游览空间、丰富体验内容,让游客感觉“不虚此行”。昭通市将葡萄井定位为彝族六祖分支纪念地、墨江县将双胞井扩展提升为国际双胞文化园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3.谋求联动,实现变局

抓住周边高等级公路建设、城镇扩张、主题公园投资等机会,积极谋求点状旅游资源与相关旅游资源的联动,通过资源整合放大其影响力。与此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隐秘联系、策划节事活动、实施资源整合等方式,使其与其它旅游资源建立关联,或在资源匮乏但需求强劲地区有意识地围绕点状旅游资源来布局创意型旅游项目,改变“势单力薄”局面。例如,随着土林景观被发现和传播、龙街渡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昆明至攀枝花高速公路通车,元谋人遗址逐渐具备了旅游开发条件,被云南省列为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首发期刊:李庆雷,  ,吴宝艳.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与开发利用模式.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