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西安,再看秦腔《血泪仇》视频
赵东民
赵东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前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内
https://v.qq.com/x/page/u0847jmgvy9.html
一、前言
我第一次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结缘,是2004年12月14日,西安电视台在北大街五四剧院录制《梨园大擂台》时,我见到我家两代人的偶像马友仙老师,激动的找她签名,马老师毫不推脱的就给我签名了,当时心情激动坏了。至今遗憾当时没有带相机和马老师合影。
赵东民
2019年3月11日晚作于阎良家中
注:以下文章内容均为网摘。
二、剧情
《血泪仇》历史剧照。
https://v.qq.com/x/page/v0847mb04mt.html
开场
https://v.qq.com/x/page/b0847yq2pwn.html
秦腔《血泪仇》开场。
https://v.qq.com/x/page/d08472s8oz5.html
秦腔《血泪仇》.龙王庙
https://v.qq.com/x/page/k0847ra44zc.html
秦腔《血泪仇》.父子重逢。
https://v.qq.com/x/page/t0847jjiqvi.html
重逢
https://v.qq.com/x/page/u0847wh9j91.html
秦腔《血泪仇》.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的蒋管区,农民王厚仁一家六口,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迫害,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后来终于找到了陕甘宁边区。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剧目深刻表现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国农民的血泪仇恨,揭露了蒋家王朝对人民残暴的滔天罪行;热情歌颂了边区的民主建设,歌颂了英明领袖毛主席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该剧1943年陕甘宁边区民从眉碗团首次演出。导演、唱腔设计马健翎;主要演员张云、黄俊耀、王志义、党培英、廖春花、冯开岭、张克勤、米唏。
好不容易带女儿和孙子逃到边区的王仁厚,壮胆问正在带领军民生产劳动的边区人民政府干部是不是八路军。
在共产党八路军建立的边区政府领导下的翻身劳动人民积极投身大生产的幸福生活场景。
国民党军队密谋偷袭边区,逼迫王东财混进边区联合潜伏特务做内应。
潜伏在边区的特务逼迫王东财杀人投毒搞破坏。
王东财企图行凶时发现特务逼他杀害的人竟是老父亲王仁厚。
父子俩经历生死离别重逢抱头痛哭。
王东财在父亲动员下,向边区政府干部坦白实情,并提供重要情报。
“韩排长”带国民党军先遣队找王东财接头阴谋偷袭边区政府。
王东财伺机杀掉韩排长报仇。
王东财杀死韩排长,控诉国民党军的罪恶,动员士兵向八路军投诚。
根据王东财提供的情报,边区政府和八路军周密部署,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来犯的国民党军大部队。
王东财带领部分国军弟兄向边区政府和八路军投诚。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保卫边区、保卫劳苦大众,保卫抗日大本营。
以下为演员谢幕
三,作者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剧作家马健翎。
马健翎(1907~1965),中国戏曲作家。名飞雕,字健翎。陕西米脂人 。1928年中学毕业在本县小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顶替其兄马云程入北京大学读书,失去中共组织关系。1934 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6年肄业后先在河北清丰简师任职,1937年回陕在延安师范任教。在延安组织乡土剧团,创作演出抗日内容的话剧《中国拳头》和秦腔《一条路》等。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他率乡土剧团大部分人员加入, 被任命为民众剧团编导主任, 正式开始戏曲艺术生涯。他在清丰师范和延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 ,就创作排演过宣传爱国抗日的京剧和话剧。正式从事戏剧创作后 ,运用秦腔、眉户等艺术形马健翎的《血泪仇》演出剧照式,积极反映现代生活,为传统戏曲与新时代相结合作出了贡献。他共创作、编写了60余部戏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战斗热情,深受边区人民喜爱。整理或改编秦腔传统剧目和编写秦腔新的历史戏,是其戏剧活动的又一重要内容。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演员。他的许多剧作都是自己导演或亲自参加演出的 。作品有《 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窦娥冤》、《血泪仇》等。
1939年中共中央提出“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三大政治口号,马及时创作了大型秦腔戏《三岔口》,形象地教育民众克服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同年冬,为了迎接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他又创作了秦腔小戏《干到底》,歌颂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日战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作用。次年,他创作了中型眉户剧《两亲家》,宣传婚姻自主。特别是眉户喜剧《十二把镰刀》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表现了他丰富的生活实践和卓越的艺术才能。这个反映边区人民参加生产建设的喜剧,深受边区干部和群众的欢迎,根据地各剧团都排演了这个戏。1941年,马恢复了中共组织关系。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指引下,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了闻名全国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该剧以鲜明的阶级感情,反映了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两个世界;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光明幸福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王仁厚这个极其贫苦、朴实、憨厚、勤劳勇敢的农民典型形象,对教育群众鼓舞军民士气起了巨大的作用。1944年,马创作了反映边区政府和人民把懒汉二流子改造为新人,最后皆大欢喜的生活喜剧《大家喜欢》。这个戏在陕甘宁边区文教英模大会上演出,得到了与会同志和领导的一致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