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股权融资比重需要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5日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个人以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离不开一个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

 
    在事涉资本市场方面,今年的报告与去年有明显的不同。去年的表述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仅仅从字数上看,今年42个字,去年只有21个字。而且,今年不仅提及完善基础制度,还提及直接融资问题,实际上也指明了今年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与实现目标。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说辞,常出现于央行的报告及相关人员的表态中,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的字眼,却是不多见的。一家企业的融资,既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实现,也可通过新股IPO的直接融资实现。相对于直接融资,通过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的规模要大得多,这也是央行频频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根本原因。
 
    而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活动中,通过股权融资的比重又明显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资本市场共实现融资7.1万亿元,核准10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IPO完成融资1378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约1万亿元。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别实现融资604亿元和1783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5.69万亿元,同比增长45%。7.1万亿融资中,股权融资只有1.41万亿,占比不足20%,而债权融资则大幅增长。不说通过股权融资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占比不高,即使与资本市场融资额相比,比例同样不高。这既说明股权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不够,反过来讲,又说明股权融资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潜力巨大。
 
    股权融资额的多少,融资比重的高低,与资本市场的环境密切相关。以新股IPO为例。2017年沪深股市产生一波反弹行情,新股IPO大幅提速,当年发行新股436只,融资2304亿元。2018年股市几乎是从年头跌至年尾,在低迷的行情中,新股发行大受影响,全年发行新股105只,融资1378亿元。因此,要提高股权融资的比重,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比重不高,与市场本身波动较大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A股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即大起大落与牛短熊长,市场走势上的大起大落,反映在股权融资上表现为忽高忽低,而牛短熊长的特性特别是漫漫熊市,又会对股权融资产生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市场,本身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常常会严重打击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进而会波及到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上。
 
    因此,要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打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将无从谈起。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A股市场、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制度建设,根除三大市场所存在的弊病与短板,提升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其次,把好“入门关”,吸收更多优质企业上市,从整体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投资价值,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让投资者能从上市公司的分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而不是通过博取差价获得回报,以减缓市场波动。此外,借鉴美国市场的经验,通过对《证券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并且要有将违规者罚得倾家荡产、让其将牢底坐穿的勇气与决心,以严惩市场上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其对于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