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在营销中“撩”的境界(3月25日)


 

漫谈在营销中“撩”的境界(325日)

 

关键词:营销  心理  撩拨

 

时下,有一个字在人际交往中时常被用到,那就是“撩”,比如“撩妹”,大体上是通过暧昧的语言,让妹子动心。当然所谓的撩并不是单向性的,女性对男性的“挑逗”也算是“撩”。

“撩”这个字来源于音乐的手法,是手指向上的动作。其实“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撩拨”并举,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从手法上,“撩”是手指向上,类似于“你过来”的含义,而“拨”是手指向下,类似于“我过去”的含义。

人们通常说的是人在业余和寻求情感共鸣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轻佻,而包含很多策略与技巧,更多的是有深厚的基础。其实也可以适用于营销中的实操与沟通。

 

营销的境界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比如贾春宝就曾经把营销境界分为九重,但从另一个视角,营销的境界还可以划分为有主题销售、无意识销售和饥渴营销。

 

先说有主题销售。

有主题销售依靠的是专业与分享,注重的是激情与主动性,更多的是靠勇气主动出击,核心在于永远的激情与动力。基础是专业深厚,成败的技巧在于柔性的交流、节奏的把握,以及适可而止的力度。

有主题销售很容易让人反感,因为具有主动进攻性,所以必然会让对方构筑心理防御,而且推销的痕迹越明显,所得到的心理防御就会越是坚固,进攻力与防御力之间总是会形成相对平衡的制衡。当双方都习惯于这种制衡,双方都会因为关注于对抗而感觉吃力,即使达成成交,其过程于感受都是让人感觉不舒服的。

当然这种制衡的关系,更适用于内部的游戏与演练,领导不仅锻炼营销人员的专业话术,而且弥补营销人员的销售与沟通短板。有主题销售的特点更多的是单刀直入,持之以恒、速战速决、酣畅淋漓。如果找对了人,对方实施各种防御与反推销,会如战争一般跌宕起伏。当然营销的终极境界并不是剑拔弩张,刺刀见红的你死我活,而是“TA好我才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赢机制,所以才会有无意识营销。

 

再看无意识销售。

无意识的销售重点在于通过打感情牌为主的分享,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并不是很有激情,没有那么多的剑拔弩张、你死我活,攻防交错与志在必得,却有一种绵绵不绝的“绕指柔”的感觉。绝不是依靠滔滔不绝的死缠烂打,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的境界。

有主题销售的核心是以自己的强势去引导对方感觉“买就是占到便宜,不买就亏了”的感觉,但除非有相应的提升,否则总是会让人感觉到“太嫩了”。这种稚嫩的感觉虽然会得到对方的同情,但同时也不是很容易得到尊重。

而无意识销售让人感觉,那种销售的目的性虽然也存在,却并不是那么突兀,因为买与不买的主动权是在买方手里掌握着,以旁观者的视角,类似于“托儿”,而又不让对方感觉到过于明显的“托儿”的痕迹,看待这个事情,会让人感觉更为舒服。

其实所追求的是在对方买与不买这两件事情上的差异的感受,

 

真正的营销境界,是引领,就如马未都老先生所说,是站在侧面有一搭无一搭的“挑逗”,从开始的搭讪到后面的“类调情”式的交流,得寸进尺而又张弛有度,时不时地挑战对方的底线。这种捧哏式的销售就是时下比较热门的“撩”,关键是调情也是需要情调的!你有什么样的情调才会得到什么样的氛围。

 

比较厉害的是,通过引领,让买家感觉略微有那么一点“高不可攀”,就是所谓的“饥渴营销”。当然这种饥渴营销也要掌握一定的度,就如在驴子面前挂着一些稻草,让它有前行的动力,但需要有两个因素配合,那就是手中有鞭子的驱使,时不时给它小恩小惠的激励。

不管是什么营销技巧,虽然核心是心理攻防,但更多的是专业基础、利他导向,功能诉求、模拟场景,以真诚为钥匙。

 

贾春宝

2019325日星期一

 

更多文章,尽在: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