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招牌为什么遭民怨


   不经意之间,大街小巷临街道的商铺招牌都“一律规范”了。 

  从千城一面,到千匾一面,是中华几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缺失的现实体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的意蕴哪里去了!:

 

 每条街都像被强行整容,图片来自网络。


热心网友灵魂发问:


“统一招牌,城市就文明了吗?”


 以“城事文明”为由,有人认为招牌不统一的“罪责”太多:什么制作材料杂乱、色彩反差较大,大小、规格参差不齐、杂乱无章、有碍观瞻、老化严重、破损、安全隐患多、含各种联系信息、视觉污染等等。

 于是要求必须做到“一店一牌、上下一线、左右相接、厚度一致、材料高档、颜色协调、亮化配套、坚固牢靠”,打造精品街道,统一招牌风格,让城事每条街的店面风格“齐步走”。



 店面招牌确实是需要管理,但统一招牌打造精品街区矫枉过正的“一刀切”做法,必惹众怨



 继格式化的“格子”钢筋水泥高楼兴起之后,中国从大城市到小乡镇,“千城一面”的建筑模式令人迷蒙不堪,如今不论到了哪个城市,街道楼房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走到哪里都一样,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如今要统一招牌,反正大家都一样,不须提高设计水准,弄个千篇一律的“模板”,不用任何文化艺术的创造劳动,实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商业文化的遏制、对匾牌广告文化个性的一种扼杀


 

              截图来自网络

 

   更奇葩的是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街道边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遭到民众反感。

 昨天(3月24日),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街道边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看上去很不美观,还有网友吐槽是“墓地风格”。网友拍摄的几张图片显示,街边几家饭店的招牌都是黑底白字

 
 25日凌晨,上海市静安区官微通报称,常德路招牌的设计引起部分网民议论。区总工会对此高度重视,经现场核实了解,因区工人文化宫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对店招店牌设计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静安区诚恳接受网友意见,并责成区工人文化宫及时整改。
 


人民网评:不要让“统一招牌”扼杀城市活力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网友纷纷吐槽,一些城市的街道变丑了,变冷清了。原本各具特色的店铺招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小、颜色、风格、字体都一模一样的统一招牌。

  招牌作为挂在商店门前用于指示店铺名称的牌子,实际上是经营者的品牌标识。中国招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方政府以“美化市容,规范管理”为由对街道店铺招牌进行整齐划一的改造,是对招牌文化的破坏,也是对美化市容的一种误解。不仅陷入了形式主义,更可能扼杀掉城市的活力。

  招牌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载体。“全聚德”“六必居”“陶陶居”……每当有人提起这些熟悉的品牌,其独具特色的招牌(包括名称、标志、颜色等细节)就会呈现在脑海中。招牌是商业竞争的重要元素。招牌承载着顾客对产品的定位和认知,也是商家传递理念的途径。营销学认为,顾客会将招牌与产品的类型、质量、特点联系起来。

   百年老店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招牌已经牢牢地印刻在顾客的心中,成为品牌的代名词。招牌整齐划一忽略了招牌本身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磨灭了店铺个性化的元素,难以激发其顾客的兴趣和印象。整齐划一的改造,违背了商业发展的规律,可谓历史的倒退,其影响的不仅是店铺的美感,还是店铺的发展与传承。

  招牌是城市街道“烟火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其他街道、城市的重要特点,标志着商业繁荣的程度。日本秋叶原肆意张扬“探出头”来的店铺招牌成为其特立独行的城市标识;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广州北京路……这些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宽窄高低交错的店铺、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吸引着千万游客慕名而来。他们不仅没有给人杂乱的感觉,反而因为其繁荣景象而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美有多种,有简洁之美、有繁华之美,商业街区就应当以繁华为美,若非要将繁荣之美改成简洁之美,将造成美的错位,产生不协调的效果。整齐划一非但无法产生美的感受,还消除了街道的繁荣气象,最终失去了“烟火人气”。

  招牌管理应当尊重个性,彰显个性。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店铺招牌的改造无可厚非。但是改造不等于通过“统一服饰”来达到整齐的效果,更不等于通过限制商业活动来达到规范规整的目的。城市治理归根到底是要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直观感受是让居民生活便利,商铺健康经营。

   事实上,台湾、日本等地都曾进行过店铺门面的改造,他们在翻新门面装点门面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招牌的个性化设置,不仅让改造后的店铺门面更加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更加合理,同时也让招牌的呈现更加大放异彩,个性十足。改造后人气更旺了,游客的体验也更好了。

   招牌的管理不仅要考虑如何改善市容、消除安全隐患,更应理解招牌对呈现城市特色,促进商业繁荣的作用。管理不是要消除个性,而是要通过规范进一步彰显个性;正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街道更加繁荣。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整齐划一,统一服饰,无疑陷入形式主义,最终将违背初衷。

  招牌的管理看似小事,却考验政府社会治理的水平。“拍脑门”的决策看似滑稽的背后,实则对城市底蕴的破坏,对商业氛围的破坏。切不可让统一的招牌扼杀了城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