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实施不同的维修管理方法


   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实施不同的维修管理方法

  (1) 对以下设备仍采用定期预防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各类国产流动运输机械、轻型起重设备、钢材预处理、机加工设备(机床)、涂装设备、重要的检测设备如超声波测厚仪以及重要的贵重的焊接设备如焊接用变压器、数控焊接设备等。

  各类国产流动运输机械大多属于内燃设备;和运输机械一样,机加工设备、涂装设备以及焊接设备也具有购置费用低、维修性好、可靠性差、停机损失小等特点这类设备采用定期维修方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① 这类设备故障规律 (磨损规律)符合浴盆曲线。企业对这类设备定期维修的经验都已十分成熟,其维修间隔期、维修范围、技术标准和各种技术经济定额也趋于科学合理。在设备运行中,应抓好设备保养,严格要求操作人员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并要加强设备运行台时的统计管理,确保设备运用台时统计的准确性。设备定期维修方式管理简单,管理人员根据设备使用台时 (实际工作中仍需考虑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和修理征兆)安排设备两级保养和小修、大修,以保证不失修、不漏修,确保安全生产,达到预防维修的目的。

  ② 以牵引车和6吨以下的叉车为例。其构件重量轻、拆装工艺要求不高、零配件购置容易、标准件多且可代用性好 ,使定期检修发动机、底盘和工作系统成为可能。

  ③ 维修经济性尚好。定期修理的缺点之一是产生过剩修理,但由于这类设备造价低,即使存在一定量的过剩修理,造成的浪费也不大,而且定期修理方式节省了采用状态修理时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的费用,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事实上,实施定期维修的设备,某些项目也可采用状态修理的方式,如可以根据油质化验分析,进行情况,及时调整修理间隔期。

  (2) 对以下设备采用状态维修方式:各类进口运输机械(包括分段移动车)、锅炉、电气设备以及型钢弯曲机、卷板机、剪板机、数控切割设备等重要的船体加工设备。

  各类进口运输机械在船舶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 B类设备;而锅炉、电气设备和船体加工专用设备这类设备具有价值昂贵、可靠性高、故障率低、制造精度高、维修困难、停机损失大等特点。以进口运输机械为例,这些设备大多已经安全运行了大部分寿命,而像发动机、底盘和各系统基本没进行过拆卸修理的机械,按照定期修理方式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就本企业的维修条件和维修技术而言,不可能达到原装配精度,反而会破坏原耦合件、摩擦副的配合状态 ,从而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但是预防性维修的特点是超前修理,如果等到设备出现明显劣化和故障征兆后再行修理,则成为事后修理了,也就达不到预防修理的目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采取状态维修方式,借助一定的仪器和技术手段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诊断分析。提前发现故障,并通过维修决策系统决定设备的维修项目。

  (3) 各类大型起重设备实行混合型的维修方式

  起重设备包括门式起重机、通用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等这类设备价值高。单机故障会影响整条作业线,生产上无替代设备,在公司设备管理中列为A类设备,由于起重设备在船台作业中的地位,要求在运行中尽量避免故障停机。故对这类设备以实行状态修理方式为宜。我们除要求操作人员每班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外,还为这类设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点检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点检。专职点检员根据设备点检周期,对点检部位、部件和性能进行测试、检查、跟踪分析。从而根据技术标准判断其技术状态,制定修理计划安排修理。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开展,拦截了绝大部分故障和事故,但是不可能杜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故障,这就要求电修人员跟班作业,对偶发故障及时排除,让停机时间降到最低,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上述修理方式属于事后修理。为减少状态修理的工作量,对已掌握故障规律的部件或总成按照定期修理方式安排维修计划,如门机金属结构的防腐处理、行走台车的检修、起升制动带的更换、非受力部位结构的检修等均可进行定期维修把状态维修、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等三种维修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提高起重设备的完好率,同时降低故障停机率。

  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实施不同的维修管理方法?以上就是华天谋TPM咨询专家的相关介绍,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您点击在线咨询,我们的辅导老师会竭诚为您解答相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