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中国‘政绩观’里的刺!
----一位朋友说看到我写的印度最富裕村发展模式而产生出来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看了我写的印度富裕村的文章;他说既然印度也能依靠土地而致富,说明我们社会的土地同样也是致富的平台。然而可惜的是到今天我们社会也没有发现一个真正依靠土地致富的中国人,倒是城镇化的拆迁的确致富了不少人。这是为什么,这位朋友说他也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通过政绩这里发现了问题,原来‘可持续发展’很难造就明显的政绩;所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中国人‘政绩观’里的刺。只是因为这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社会才没有公开诋毁;但实际却没有一个领导真正支持‘可持续发展’,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没有政绩;所以任何领导到任后全部是抛开前任的政绩平台,然后重新开辟出自己的政绩平台。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需要一个又一个泡沫支撑着政绩的荣耀。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与环境里,我们社会又从哪里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痕迹呀。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的政绩都是大拆大盖;即使是经济实体,竟然也是无限投资而成为政绩。因为我们社会最不考核的就投入产出,反正全民所有制的好处就是可以追加;因为投资失败了,最后也没有责任。而如果投资后有个东西存在,那么这存在的东西就是固定资产了。如当年武钢在海南投资两个亿,最后竟然连钱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所以武钢只好报上级核销,这就是上级核销武钢投资失败两个亿的案例。再后来武钢又在浦东投资了两个亿,同样是失败;在这投资在浦东却留下了一栋楼房,所以这次没有核销而是将此作为武钢的固定资产增加;这就是武钢在浦东又增加了两个亿固定资产的概念。这不是武钢的个案,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这才是快速实现政绩的途径,这也是我们社会任何领导全部是政绩巨大的原因。在这样的模式引导下,我们社会只能是成片开发与建筑;这就是我们的工农业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原因,因为全部是大破大立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全社会工农业萎缩,但我们社会的经济却依然高涨的秘密。
我们知道中国古往形成的城市都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所以城市的个性化十足;而且城市的特色产品明显。而改革开放后我们蓬勃发展的城市,竟然南北越来越同质化了。更重要的是原来的特点也模糊了,因为如今的城市不再依靠地域资源了;全部都是通过大量住房而延伸出来的城市。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城市化不是依靠产品而扩大的;而是通过城市基本建设引入人入住,最后城市通过住房的无限扩大而实现的。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最后的中国大陆将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因为没有资源能支撑无限发展,只能是用无限吸引人来维持城市的经济高涨。
在我们这追求政绩的社会,国内的建设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了;于是我们社会才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谋求对外发展基本建设中促进国内的经济稳定增长。谁知如今的外国人也都是‘有奶就是娘’,基本建设投资是你自己的就干;而买产品却还是选择西方国家的,这就是我们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竟然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与支持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全球价值观提升了西方国家的实体经济的增长;从而实现了西方国家的国际权力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德国的伐木业,当时针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于是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目的是为了保证木材的正常和持续供应。然而这个提法实际制约了我们社会的政绩,所以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永远是口头上的形式主义;这才是我们这不断制造政绩的社会,竟然工业与农业全部萎缩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