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当下最火的国产电影,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议也很多。最近,有网友翻出日本东宝公司1962拍摄的科幻电影《妖星格拉斯》,并称《流浪地球》的很多情节涉嫌抄袭这部电影。今天我们就分析下这两部电影,看这种说法在法律上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脚。
《妖星格拉斯》的主要内容是:
在宇宙中,不明天体格拉斯在飞行中吸收其他飞行物,质量不断增加,达到地球质量的几千倍,并不断向地球靠近,将会在45天后撞击地球。为阻止悲剧发生,地球上的人类联合政府决定在南极制造离子发动机,将地球推出轨道40万公里。但是发动机启动时惊动了南极冰层下的巨兽,巨兽苏醒后破坏发动机,联合政府于是出动战斗机消灭了巨兽,最后地球转移成功,躲过了妖星格拉斯。
《流浪地球》的主要情节是: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将会吞没地球。为了自救,人类联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计划,在地球上建立上万台发动机,推动地球远离太阳,花2500年的时间到达另一恒星系。但在地球靠近木星时,发动机发生故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引,并逐渐接近撞击木星。最后影片主角开动航天器点燃了木星的氢气,产生巨大的反推力,避免了地球撞向木星,挽救了人类。
这两部电影类似的情节主要有以下几处:
- 制造核动力发动机推动地球;
- 在冰天雪地制造核动力发动机;
- 人类联合政府制定计划;
- 发动机故障,人类修复;
如果抄袭成立,那么《流浪地球》就相当于侵犯了《妖星格拉斯》剧本的拍摄权和改编权。著作权登记保护作品的表达,我们先假定上述四个情节都是《妖星格拉斯》剧本的表达。然后,以一般观众的眼光看下这几个情节是否构成实质性近似,若近似,相关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
二、三、四几个情节,冰天雪地的场景、人类联合政府、发动机故障修复,实际上都是公知的内容,许多电影里因为情节的需要都会用到类似的场面,《妖星格拉斯》显然在这些内容上不具有独创性。这部分内容不存在侵犯著作权的可能性。
最有可能构成抄袭的情节是利用核动力发动机推离地球。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情节,一是这个情节与《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的情节是否构成近似,二是这个情节是否构成独创性。
《流浪地球》与《妖星格拉斯》虽然都有推离地球的情节,但是推动地球的目的和背景都极为不同,如果对作品情节的近似分层级的话,这显然不构成第一层级的近似。笔者看过电影后,并不觉得两个情节有多近似,用日语检索这两部电影,也未见到日本网友认为《流浪地球》抄袭《妖星格拉斯》,而这种近似的判断主要以一般公众理解为依据。
那么《妖星格拉斯》中推离地球的情节构成独创性吗?
这个也很难,实际上人类很早就意识到太阳在几十亿年后会膨胀吞没地球,人类自救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逃离地球,寻找替补的栖身地,另一种就是将地球推离。许多科幻作品都围绕着这两个方向进行创作。实际上我更倾向于认为推离地球这种构思是现有的思想,任何的作品都可以基于这个思想进行自己的创作,抄袭也无从谈起。
有人影评认为《流浪地球》的思想是中国的独创,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和拯救地球的方案,这个也想多了。因为在刘慈欣创作《流浪地球》地球之前,在国外已经存在推离地球的大量讨论,甚至美国NASA还正儿八经地讨论过这个课题。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出版于2008年11月,在此之前,2008年10月,新科学家(Newscientist)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推动地球:行星生存指南”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未来几十亿年后,当太阳膨胀吞没地球时,推动地球离开现有轨道的构思。
NASA在2001年还有一篇应对气候变暖的专题,就是考虑未来推离地球。
此外,在刘慈欣发表《流浪地球》之前,至少三部科幻作品涉及到推动地球的构思,分别是StanleySchmidt的The Sins of the Fathers, Gregory Feeley的The
Oxygen Barons,DerrylMurphy 的Those Graves of Memory。
科学家不但提出过推动地球的构思,还详细计算过推动地球所要的推力,比如发射10亿个10吨的火箭,只能将地球每秒推动20纳米。
所以说,《流浪地球》在法律上不构成对其他作品的抄袭,但是这种推离地球的思想也不是独创,更谈不上源于中国的文化。这是人类许多科学家共同设计和构思的方案,而这种思想是各国科幻作家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电影,一部电影怎能承受如此之重。
来源:佑斌
作者:佑斌
编辑:标天下知识产权
帅的人已经关注标天下了,百度标天下官网免费查询商标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