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朱则荣理论作品《企业的事业精神》(Zhuzerong ZOn.TW001,2019)(一)。
2 企业精神与事业精神的区别
企业精神不等于事业精神,全球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提出企业精神,但企业精神与事业精神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Orderism秩学学说在理论界定上认为:企业精神与事业精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
企业精神在英文词汇中一般是指“Business Spirit”(商业精神)、“Corporate Spirit”(法人团体精神)、“Company Spirit”(公司精神),是指企业作为一种实体或组织、社会单元时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总和,是企业在从事生产、服务、贸易等一切商业化或公司化经营活动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是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希望存在的基本规范和意识形态,通过精神倡导、行为要求和规划性规定实现,囊括了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一切可能的精神要素,并包括企业文化抗力的存在,精神力量所涉及的秩态力学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相互抵消作用力,是全球企业普遍存在的精神组合形态。
Orderism秩学学说所主导的事业精神,则明确将其英文用词翻译严格界定为“Enterprise spirit”(企业的事业精神),并将企业文化严格界定为“Enterprise culture”(企业的事业文化),并将这一秩学用词的理论界定贯穿于“企业”相关用词的词源学、词义学和理论设计、规则制定、标准制定等重要领域。
在Orderism秩学学说中,事业精神是指企业自创立开始所呈现的事业状态——事业心、进取心,是更深层次的企业精神主旨和事业发展意识形态凝结,是真实存在的精神载体——是事业梦想、事业追求、事业心态以及事业成就感的总体体现,是企业中的企业家精神、品牌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等一切精神化产物的顶层精神建构。
事业精神三种发展形态
企业的事业精神作为企业秩序文化的核心,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企业发展形态:
2.1 没有事业精神的企业
通常难以保持其旺盛持续的生命力,因此无法长时间存活,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或极其短暂。
2.2 存在事业精神的企业
百年品牌、数百年的企业之所以持久存在,以及许多新创办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奠定强大发展根基,成为后来让整个业界吃惊的顶尖企业,其本质是源于事业精神的存在,与事业精神的根基。一般认为,企业的DNA从企业一开始创立就存在,企业的企业文化从企业创立的第一年就已经确立,但在Orederism秩学学说的理论界定上,文化是以文化模因形态存在的,事业精神是通过主序文化模因继承和发扬的。
2.3 事业精神的变异与中止
企业精神可能因企业重要领导人的变更而发生改变,从而一次次将企业的事业精神与阶段性企业文化主旨割裂开来,当企业精神发生涣散,不再聚焦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摧毁事业精神的一个重要裂变时刻。全球许多企业,从创始人阶段过渡到第一代接班人之后的发展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接班人不再坚守企业原生的事业梦想、事业精神、文化信念。
在我的另一部理论作品《企业文化世代论》中,将从企业文化的世代、代系和继代、变代、变异发展力关系中就事业精神的传承与革新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著述。
————
在总体理论上,我认为精神力量是支撑着一个品牌持久发展、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精神力量和系统文化建构,必须将事业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总体高度和企业一切精神力量的总体精神架构来系统考察研究。
事业精神远远高于企业强调的一般精神,是孕育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母体,是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文化追随者与精神志愿者的的伟大文化模因。
在理论界定上,明确企业精神与事业精神的迥然不同,有助于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再造中系统发掘企业的事业精神。是一切企业文化最终所需要焕发的精神状态——必然,也必须是企业组织的事业精神。
(Orderism秩学学说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