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轩辕黄帝始制衣冠,命元妃嫘祖养蚕缫丝、胡巢制冕、伯余制衣裳、于则制履,垂衣裳而天下治。
《尚书正义》曰,冕服华章曰华;《左传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曰夏。
章服之美,如花而华,礼为亨夏之德,礼仪大邦乃称为夏,斯成衣冠上国、华夏之始。
诗仙李白之师赵蕤,题《嫘祖圣地》碑曰:
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可见黄帝之圣功,法制衣冠乃其一大柱石也任其服,衣冠又为礼仪之要,其义大矣哉!
《黄帝内经》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道德经》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任其服、美其服者,非任意、舒适、华美之位也,乃因造化阴阳之流变、遵天地自然之法度而厘定衣冠,使民各因其职分任使而承用当使之衣裳。
服合其职份,色应时节,制式遵圣人观天察地之法度,顺乎时变而适体得宜,得造化之机而适身心之宜,斯乃可称为美也!
自衣裳创制悠悠五千载,上启元妃养蚕缫丝,下至清军剃发易服,始终道统延续、传承不断,虽朝代更替间多有所裁变,然其规制大体如一而未失其本来面目。
盖此规制,初创于黄帝,备于尧、舜,完善于周公,凝四圣众贤之智慧,蕴造化阴阳之法度,契人身性命之适宜,实有其无可改易之理也。
其以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系带、头戴冠带为特征,以遮蔽周密、宽松自在、洒脱飘逸为佳美。
其主要分冕服、常服二种。
冕服为帝王、诸侯、士大夫之礼服,吉礼时所着。
周代有大裘冕、衮冕、惊冕、毳冕、希冕、玄冕六冕,功用各有不同。
整套冕服,大致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袜、舄、腰带、弊膝、佩玉、绶、剑、圭十四种组成。
不同冕服,饰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十二图像,谓之十二服章,依天子、公侯以下的爵级递次用之。
虞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作绣,备十二章。玄衣绣裳,上六章在衣,下六章在裳。上画下绣。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象生发万物;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象象沾物济众以配天;华虫,雉,取其文也,象智慧;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象严猛;藻,水草,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象明理崇礼;粉米,白米,取其养也,象粒民如己身;黼若斧形,取其断也,象割断能决;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辨也,象割断能决。
常服,以深衣、襦裙为常见。
深衣为诸侯、士大夫之常服,亦为庶人唯一之礼服,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
郑玄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彩也。
深衣之上衣与下裳相连,衣襟右掩,下摆不开衩,续衽钩边,向后拥掩,垂及踝部,前后深长,故谓之深衣。
《礼记·深衣第三十九》曰: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短毋见肤, 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袖口宽大,象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地道方正;背后一直缝贯通上下,象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象阴阳两仪。
上衣用布四幅,象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一年十二月。
着深衣,体悟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以具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之美德,乃至于天人合一、希圣返真、万物一体,其义深矣、远矣!
衣冠之演变,自周公摄政而完备,人民各以其职分、随其时宜、因其用处而着一定之衣冠,周公之礼大行天下,而为数千载之典范。
始黄帝一中国而废六国冕服,惟留玄冕以祭祀,使三品以上绿袍与深衣、庶人着白袍。
西汉之后,皆着黑袍,品级以冠帽、绶带别之。
至隋炀帝,令五品以上着紫袍、六品以下着红绿二色,小吏着青色,平民着白色,屠夫商贾惟许黑色,士兵着黄袍。
唐承隋制,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六品一下绿袍。
宋承唐制,至神宗时,改品级定冠绶为以职位定服饰,分七等冠绶。
元承唐宋,及至明朝,服制愈加完备而繁琐,分常服、朝服与公服。
常服,又称补服,前胸及后背缀以金线或彩丝所绣之图徽,文官绣双鸟,武官绣单兽。
清废汉民族服色制度,仅以帽顶与补服别品级,服色一律蓝色,惟庆典可用绛色,外褂常时红青色,素服时为黑色。
自此,华夏衣冠之道统乃断,失先圣任美其服之旨,而憾不复得于日用之常中,遵造化阴阳之法度而受道之庇护。
如今之旗袍,本清代满族旗人之长袍,建国以后男式长袍不合时宜而消失,女式则仍有演变流传,雅而美则有矣,法造化而贵松适之旨已失矣!
所谓唐装,则由清之马褂演变而来,立领、连袖、对襟、直扣,首先流行于海外华人聚集之唐人街,而为西方称为唐装,轻便则轻便矣,雍容威仪亦少存矣!
近代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之中山装,乃其委托在越南之广东人黄隆生设计,而后参照中西服装有所改良而成。
衣服前脸四口袋,象国之四维礼、仪、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象以文治国;门襟五粒扣,象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检察五权分立;袖口三粒扣,象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与平等、自由、博爱之共和理念;后背不破缝,象国家和平统一;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象严谨治国。
传承虽已不接,意义亦大矣,有其可贵也!
炎黄之世,圣人使人甘美其食以味道之腴,使人任美其服以受道之庇,使人安适其居以处道之安,使人乐谨其俗以乐道之和,人民不须营求而神完气足,可见饮食衣服之严谨而合法度,其义大矣哉,有其所当慎也!
天人合一之任其服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