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寒假-40 巍山(3):夜游古城


 温暖的寒假-40

巍山(3):夜游古城

2019-2-9

离开东莲花村的时候已经快六点,临时决定当晚不回昆明,住到南诏古城去。从东莲花村到南诏古城二十几公里,半个小时就到了。

我第一次去南诏古城的时候,它还是一座真正的古城。整体的建筑还保存着明朝时候的格局和式样。街道是石板路,坑坑洼洼的;街道两侧都是一二层的小楼,前面是木质的板壁,其他几面是土墙。经营的内容很多都是土了吧唧的,居然还与马帮有关,什么马笼头啦,马嚼子啦,马鞍啦,马料袋啦,皮条啦,马灯啦;还有一些老掉牙的业务,比如代人写信啦,红白事一条龙服务啦。一条街上有十几家理发铺子,都是老式方法的那种。那时候,拱辰楼已经被大火烧了,正在重修。楼下一侧的那家卖马具的小店还在,歪歪斜斜的,似乎没有一根柱子是直的,没有一块门板是平的。看着着急,要倒要倒的样子,不过听说它这样已经数十上百年了。

我以后每次来都会看到古城的变化,而且变化越来越快。比如我上次来的时候,拱辰楼已经修好了,楼下那家歪歪斜斜的小铺子拆了,重新盖起了砖瓦结构的四平八稳的二层小楼,也不再经营马具,而是成为时装店。一条街上经营马具的店铺都关张或者改行了。这个年月,马都很少见了,谁还买马具呢?老式的理发店一家都没有了,美发厅倒是开起了好几家。最遗憾的是原先有两口子在街面上专门经营彝族服装的,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就不见了。还有,那年给我理发那位大姐,连铺子带人都不见了。

到名邦客栈看看,还有空房,就住到那里。这家小店也是有些年头了的。原来是家马店,专门接待马帮。我前些日子看云南电视台的《经典人文地理》栏目,还看到对这家店的介绍。后来经营马店的王奶奶老了,就将其转让给现在的毕老板,他将其改造为客栈。我上次来巍山,就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说起来,毕老板还记得。那时候,他还让我用他的洗衣机洗衣服。现在的房价比那时候贵了很多。那时候才六十元的房间,今天要将近三百元。不过老杨有办法,将三间房拿下才花了伍佰元。其实也不算杀价,已经快天黑了,小店里大部分房间还在空着。巍山毕竟不是大理那样的热门景区。

住下后,就到街上转转。小吃街既卖小吃也卖酱菜。原先听人介绍,说巍山小吃品种很多,每天吃一样一个月吃不重的。可能有些夸张。不过确实很多,一周不重样大概没问题。小吃街上最有名的小吃就是一根面,他们家业上过央视的《舌尖》节目,还上过《云南味道》。其实只是做法有点特别,或者说有很好的寓意;至于味道,确实没什么。小吃街上还有卖趴肉饵丝,米线以及其他东西的,因为我们才吃完午饭不久,大家都不怎么有胃口。巍山有一个很有名的特产,就是酱菜,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做成酱菜。我上次来古城,还参观过巍山最大一家酱菜场。真是壮观啊,晒菜的场地有好几个篮球场大;圆圆的筲箕一圈圈一排排的,真是漂亮。现在太晚,看不成了。

在小吃街的尽头,原来两边各有两位老头或者老太,用炭火烤东西来卖的。除了通常的烤土豆,烤乳扇,烤火腿肠之外,他们居然烤鸡蛋,鸭蛋和鹅蛋。其实很简单,将鸡蛋或者别的什么蛋用湿纸巾裹起来,就放在炭火上烤。其实也是做法有些奇葩,味道也没什么特别的。我给他们几位分别要了鸡蛋,鸭蛋和鹅蛋,大家都抬庄,连说好吃。一路走着,我都在留意着小吃店。我最初来巍山印象最深的就是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手里都举着塑料袋包着的一卷卷皮,边走边吃。其实也就是凉卷粉,里面包上各种味道鲜美的蔬菜或者酱菜。这一次,从头走到尾,没有发现一家。也不是因为天晚了,我以前来的时候,晚上十点多街上的卷皮摊子都还在营业的。

卖卷皮的没有了,卖稀豆粉的也看不到了。街上倒是冒出好几家卖串串香的,还有两家酒吧,这些倒是我以前在古城街上没见过的。

一切都在变化,真不知道它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