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第一句讲了修学的方法与方向,紧接着这第二句便讲了修学的根本、基础与起点。
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在后人定的孔门七十二贤排位里位次不是很高,不过确是《论语》里对孔子弟子称“子”的仅有二人之一。
另一个人是宗圣曾子,接续了儒门宗脉,是当之无愧的。
有子,则据说是言行相貌酷似孔子,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很思念,就共推而为宗主而师事之,不过因为跟孔子比高度和广度差了不少,面对七十二贤为首的三千弟子镇不住场面,据说因为回答经常不出问题,又被赶下来了。
不过,有子的道德学问还是很厉害的,不过应该属于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类型,一般不说话,说了就很实在、实用。孝悌为本、礼之用和为贵、信近于义、恭近于礼,便都是他的言论。
有子说:
一个人如果在做人上能够做到孝和悌,善事父母与兄长而为孝悌之心,其和顺之心与本来良知必不减而有增,则必然很少出现乖戾之气性累积过多而顶撞师长、冒犯上级的情况。没有养成这种内心有小乖戾而而犯上的习惯,自然不会有乖戾之气日积月累而无法自控乃至于悖礼乱常、作奸犯科、胡作非为的情况。
明智理性的君子,专注于根本与基础,根本确立好了,那么事事物物自然各当其理而演绎与发展,道自然生发、增长。
作为做人之基础的孝悌做到位了,孝养父母,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凡情理所当为,必尽其心、竭其力,恭敬兄长、友爱弟弟妹妹,为兄则效舜帝,为弟则学孔融,兄友弟恭。
而后,推而广之,孝爱其亲以及人之亲,恭敬其长以及人之长,友爱其幼以及人之幼, 做人之本在此,内圣外王之本也在此,若能达孝悌之至而通于神明,身修德立、家和业兴、甚至国治而天下平,甚至都可自然而至。当下社会的很大一个问题,家庭关系不和谐,便干系在此。
虽然有时代大环境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过归根到底,还是父母与子女之位分颠倒而造成的错乱。
如今父母把子女顶在头上,而不是子女把父母顶在头上了,成全子女的孝道,子女得福德而父母得身心之安。
逾越其位,甚至颠倒其位了,父母不得身心之安,子女难成德才之长,两全其美变成了两相为难。
孝悌为本,各当其位,合乎自然与人性轨道,一切才会良性发展循环。
孝悌为本而自然德建道生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