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几丛祁连山苦寒之地顽强生长的野生甘枸杞,那随风飘荡的枝条,那如同血浆的鲜果,那沙场威武的肃穆,似乎生生不息的诉说着一个伟大民族由弱至强的铁血文明。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那声声雄壮威严的呐喊——似乎永远长存于我们的记忆、深埋于我们的心灵,交融于我们的血液,与张骞凿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传奇、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万骑千里奔袭直捣匈奴单于王庭传奇、大汉帝国历代戍边将士的铁血英魂一起,建构起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自尊、精神与魄力。
枸杞,被东方誉为“生命之树、长寿之果”,早在4000年前就被作为夏禹的图腾祭拜,但历代本草中的枸杞绝品——“甘枸杞”,之所以被西域诸国和欧洲尊称为“东方圣果”,被美国称为“中国雪果”,却是从一个荡气回肠的伟大故事开始的——
大汉帝国,长安,年轻的大汉天子刘彻正在彻夜难眠,他一次次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匈奴,此时依然羸弱的汉帝国如何击败强大的匈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匈奴俘虏的口供中得知在河西走廊有一个叫做大月氏的游牧民族,被匈奴夺取了都城,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并对全族进行驱逐,月氏人深恨匈奴。
河西走廊处于匈奴控制之下,为解除来自匈奴的威胁,打通西域通道,汉武帝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遂悬赏征募使者,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月氏重任的人才,张骞应募。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张骞率百余人使团出长安、经陇西、过黄河,沿祁连山南麓西行,出扁都口,经永固进入河西走廊,不幸在焉支山下被匈奴俘获,被带往永固匈奴王庭,娶妻生子,牧马放羊,为奴十年,始终秉持汉节。张骞得机逃脱后,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但大月氏拒绝了联合计划,他们已不想与匈奴为敌。张骞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抓回永固王庭,又被拘留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
一十三年,汉使归来,汉使终于归来了,那饱经沧桑的脸颊,那早已破烂的衣着,那早已历经血与火的洗礼锻就的消瘦身板,让整个长安城为之心酸,但高高随风飘荡着的,仍然是大汉专使符节,汉节不失,象征着大汉的尊严,深刻透彻着大汉民族百经磨难威武不屈的伟大精神,承载着大汉民族真诚热爱大汉的赤子浓情。汉武帝授以太中大夫,由于张骞所经地区均为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西域”,祁连山下,永固镇,扁都口,春花常笑,碧水长流,记载着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印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