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谋划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


 洛阳谋划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

 

   4月8日,洛阳市产业扶贫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在伊川县召开,对全市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洛阳市委副书记赵会生、副市长王军及市直有关机关、各县(市)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伊川县县长袁剑、县委副书记周永伟、副县长姬素娟的陪同下,洛阳市副市长王军带领与会人员先后来到伊川县吕店镇万亩油菜基地、赵庄村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吕店镇王村,水寨镇水寨村立华养殖公司、滨河新区笃屹科技生态有限公司、鸣皋镇杨海山村辰涛牧业、高山镇张村新大牧业和平等乡紫荆山花木基地等产业扶贫和集体经济亮点项目,现场观摩了解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厕等工作开展情况。

   观摩中,洛阳市副市长王军逐一点评,对伊川县在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改厕工作中,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带动效果明显给予了高度评价。

伊川平等乡紫荆山邵雍安樂佳城

 


 

   第二阶段,伊川县委书记李新红作典型发言,重点就伊川县开展产业扶贫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了经验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伊川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化发展地位,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把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布局、创新模式、强化支撑,实现了扶贫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76个,其中,集体经济合作社296个,建成扶贫就业帮扶基地323个、家庭农场21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2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91个;全县贫困群众产业叠加度达到3.6,带动了1.27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96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占行政村总数的82.5%,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241个,占有收入行政村的81.4%。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裴万赢安排部署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及农村改厕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王淑霞安排部署了脱贫问题整改及产业扶贫工作。
 
    洛阳市委副书记赵会生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根本途径是发展产业,必须始终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筑牢产业支撑。要聚焦关键重点,科学精准谋划,算好“时间账”“经济账”“特色账”,整合各类资金,用好金融政策,着力解决好产业发展方向问题。要强化龙头带动,在创新扶持模式和延长产业链上下真功、出实招,着力解决好提质增效问题。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家底”、建强队伍、选准路子,洛阳市。要抓实利益联结在完善机制、促进持续稳定增收上持续探索,形成多样实用的带贫新模式。

     赵会生强调,脱贫攻坚正处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要突出精准施策,紧盯目标任务,聚焦薄弱环节,切实抓好深度贫困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退出工作,抓好行业扶贫,坚持扶贫扶智,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各级各部门要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持续转变作风,提升攻坚能力,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洛阳市副市长王军主持会议。(张明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