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玄之又玄之关窍


  无源章讲了道之本体无极状态的特性,虚用章接着讲了基于这种特性而效法天地圣人,明智地虚中无私而致用。

   接下来的这成象章,便是更具体的讲这种虚中致用的原理与方法。

   这章很短,但谷神、玄牝、天地根,都是不容易理解、很容易误解的。

   幸好,之前讲过,《道德经》是道祖老子写的文意通贯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整体的文意与前后对应处,参互着帮助理解。无源章讲道体,虚用章讲契合于道体无极层面的致用方式,这成象章是谁成的像,这不死的谷神是什么,就很清楚了,只有作为一切本源的无极道体、原始祖炁、不生不灭的佛性,符合要求。

   后面的第二十五章,叫象元章,也是讲象的,讲: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仔细看看,似乎很有有相通之处。再看开篇所讲: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作为文章,要文意通贯,作为哲学性论文,名相定义的清晰界定与逻辑推演的衔接紧密,是必须的,不然就是猜想或文学创作了。

   《道德经》是建立在整个先秦文明基础上上,道祖老子也可以确认是有高尚精神境界与深厚的认知体证的。

   那么有什么不确定的,从经文的别处佐证;佐证还不行,就从伏羲、神农、黄帝之学中去挖掘根源。

   这是读道德经的基本思维,不然就会把道德经读窄、读偏、读肤浅、读复杂……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沖虚弥漫而像山谷一样空虚的道之本体,是没有所谓生灭的,它在有物象之前就存在,一切物象从这像风箱与山谷的空虚中生出来、又回归于它,所以称呼它为玄妙的母体。

   这玄妙母体的门户,像风箱的出风口与山谷的谷口一样,生灭与吞吐者一切物象、天地宇宙,所以称呼它为天地生灭的本根。

   这玄妙门户的运作,像风箱空气的进出与山谷气流的交互一样,绵绵细细、从不间断而若有若无,没有刻意勤快努力地推动它,它却自然运作而永不停息。

   天地造化之间如此,人身之中,一点原始祖性为人身不死谷神,为一身造化之母体,这玄妙母体的门户,便是阴阳气血的生化消长之根,无私无为地存守这玄牝之门、一身玄关妙窍,身心灵魂便自然而然合于造化、归根复命、返于无极。

   这章讲到了无极生太极、无生有的问题,是造化一大奥妙处,也是应于人身最上乘修养的着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