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策到执行:享受交互性的游戏(4月12日)


从决策到执行:享受交互性的游戏(412日)

 

关键词:理性决策  心理分析  游戏心态

 

每个人都有微妙的心态变化,不管是个人面对自己还是面对别人,在各种心理诱因、内部外部等因素,心理对行动的影响、这些直接导致成败的结果甚至对于过程的心理感受。

理性的人时刻在问“图什么、凭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所谓“图什么”是主观利益诉求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个人在采取行动的时候的能动性;而“凭什么”是客观能力与资源匹配的问题,不仅是自身,还关乎竞争协作的环境、时机把握以及相关的各方面因素;而“怎么办”是在经过梳理之后,落实到执行方案的论证问题。

这三个问题,通常都是“扪心自问”都是自己跟自己对话,当然,自己跟自己对话的仅仅是一部分要素,更多的必须取决于自己之外的因素,比如自己在执行过程中,所牵涉的其他人的因素。

那么别人的因素同样也需要问这三个问题,只不过视角要转变到对方的角度。我们仅仅为别人的成功添砖加瓦。虽然我们主观意愿是舍己利他的,但还需要有很多因素,比如对方是不是会领情,比如在操作的时候,是否已经预估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是否会有不自量力的尴尬,自己所能设想到的最差的局面是什么?即使面对最差的局面,是否依然能应对自如。

 

这个世界不仅是自己的,而且也包括我们之外的无数的人。一旦走出了自己的方寸世界,就需要更深切地问一些基础问题,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败状况,都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从对方的角度去问“为什么”以追求其根源问题,并进而探讨“怎么办”,去选择应对技巧与方略的问题。

聚焦问题的答案,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开放性到排他性的过程。当我们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各种心理。时刻需要知道对方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自己要怎么办,那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衍生效果。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是心理与心理的沟通,按照毛泽东的说法,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其实作为有浪漫情怀的毛泽东在说这话的时候,内心也未必就是“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而更多的是互相参与和渗透式的游戏心态。

因为所有竞争并非把敌人消灭,而是遵循遇强更强,遇弱更弱的问题。只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彼此成就,而不是把敌人消灭之后的“孤独求败”的状况。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要编织一张网,或者是布置一盘局的请君入瓮;而是如同猫在不饿的时候,对待老鼠的态度。“我明知道你斗不过我,但我还是要你陪我玩”的心态。而从弱势一方的角度,即使实力对比悬殊,都能与作为高手的天敌过招,即使最终难以逃脱被“吃掉”的宿命,也不是可悲的事,有些时候甚至反而会有“亮剑”精神一样的励志和酣畅。

这样的交互性游戏,不仅是决策的过程,而且包括执行的全过程。假如这样的过程无法避免,那么就要享受其中的点滴细节与心路历程。

 

贾春宝

2019412日星期五

 

更多文章,尽在: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