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故能成其私


  韬光章第七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这一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只是理不通顺整篇道德五千言的行文逻辑、代入不了道衍万有而天人一体的立足高度与观察视野,也就会停留在看看而已,很难落于践行。

   前三章确立体道方法、依道养身、以道安民三纲领,第四章讲道本体无极状态之特性,第五章讲因这种特性而最佳的致用方式——无私虚中而用,第六章接着讲道体虚用所显现的无极与太极交互转化之象。

   接下来这第七章,包括之后几章,便都是,就这道之无极太极衍化之象中所表现的特性,讲人在天地间之致用。

   天道健行,在一定到轨道上运行,永不停息,故而其道在空间上是最长的。

   地道顺承,无物不载,愈久愈厚重,愈厚重而愈久,故而其道是在时间上是最久的。

   天地之所以能在时空上长远而恒久存续,是因为天地是顺着造化之势而自然健行不息、顺承载物的,没有任何违逆自然造化而刻意寻求与保护自身之生,而一直与造化自然混然一体而不分离。

   故而,自然造化之气机始终贯串遍满天地间,造化不灭,其生机不息,乃得长生。因此,通达天地造化之玄妙的圣人,效法天地,顺天时而健行不息,察地利而厚德载物,顺应天地造化之势,而不考虑自身意愿需求,也便不会与天地造化相违背、常得自然之恩泽雨露而成最大化之功用,自身之意愿需求顺带着就达成了。

   先考虑天地造化之势,后考虑自身,因为顺应了天地造化之势,自身的需求反而最先满足了。

   把自身置于局外,客观地根据造化之势、天时地利而作为,为则有最好的成效,自身反而得到最佳的存续。

   这难道不是因为圣人无私无我而与道无违的原因吗?

   正因为无私、无我,从而无违、顺势,故而能最好最大程度地成就其自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