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本书的命运
2019-4-11
这里说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680-1734)和他的著作《商业性质概论》。坎蒂隆原本是爱尔兰人,因为他的学术生涯是在法国完成的,所以被看成是法国传统的经济学家。
理查德·坎蒂隆出身于爱尔兰贵族家庭,很早就到巴黎跟随叔叔做生意,从事的是银行和贸易业务。1716到1720年间,约翰·罗(1671-1729)受命在巴黎对法国货币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成立纸币银行发行纸币,组建密西西比公司并发行股票。坎蒂隆利用他的经验和技术,上下其手,大发其财。
坎蒂隆组织了一个类似我们今天叫做“私募基金”的组织,筹措资本,合伙炒作股票。坎蒂隆是天生的投机者,有着敏锐的眼光,严肃的纪律观念,灵活的操作理念。他总是能很好地把握买点和卖点,总能在低位抄底,又能在高位逃顶。在密西西比股票的波动中,坎蒂隆赚了很多钱。赚钱之后,他就将纸币兑换为黄金,汇往安全的国外账户。坎蒂隆的投机活动无疑是对约翰·罗货币和财政改革的破坏,这引起了已经担任财政大臣的约翰·罗的注意。约翰·罗约见了坎蒂隆,对他进行了警告。坎蒂隆答应配合。他已经利用约翰·罗的改革赚取了足够的金钱而且已经预料到密西西比泡沫即将破灭,他已经准备好离开了。密西西比泡沫最终破灭,这时候坎蒂隆和他的财产都已经安全转移到了荷兰。大部分密西西比股票的投资者都血本无归,而坎蒂隆则是这场风波中最大的赢家。据说,“1715年在巴黎大约二百个银行家里,只有三、四个幸免于克郎贬值。1720年,他们的损失可能非常严重,其中许多钱款落入坎蒂隆的腰包。”
坎蒂隆在荷兰生活了几年。在那期间,他开始了经济问题的研究。1729年,密西西比风波停息之后,坎蒂隆回到巴黎,继续他的经济问题研究。回到巴黎之后,坎蒂隆的书桌不再平静,他陷入一桩桩诉讼当中,起诉他的是他当年炒作股票的合伙人。当年炒作密西西比股票的过程中,坎蒂隆利用合伙资金,在低位买进股票,然后在高位卖出,赚到钱之后存入自己的账户,又兑换成黄金转移到国外。当股价大跌之后,又在低位买入股票充实仓位。最后,密西西比泡沫破灭了,那些股票成为废纸。坎蒂隆赚了大钱,他的合伙人却血本无归。于是当坎蒂隆回到巴黎之后,他的前合伙人就以欺诈的罪名将他告上法庭。坎蒂隆是个厉害角色,他聪明,机敏,像狼一样狠,像狐狸一样狡猾。他很善于保护自己,善于推脱责任。他似乎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早就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在所有的诉讼中,坎蒂隆都获胜了。他的财产安全无忧。
坎蒂隆最后还是得到了报应。1734年冬天,坎蒂隆解雇了跟随自己十年的厨师。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厨师潜入坎蒂隆的住所,将其杀害,毁了面容,还放了一把大火。一位大富豪,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就这样死于谋杀。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狡猾的坎蒂隆的金蝉脱壳。他可能厌倦了整天被起诉的窘困,制造了被谋杀的现场,然后逃往国外。自此之后,没人再见到坎蒂隆。
坎蒂隆给后人留下的唯一的著作就是《商业性质概论》。就其内容而言,这本书不是关于商业活动的,它讲的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叫做“经济学原理”更合适。《商业性质概论》确实是经济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思想很丰富,观点很深刻,论证很严谨,而且非常有启发性。这部著作的商务印书馆汉译本,仅有151页,但其内容之深刻和丰富,却是数百上千页的著作不可比拟的。就其历史影响而言,《商业性质概论》非常了不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渊源。
我们讲经济学的历史,一般总要归结到亚当·斯密(1723-1790)。在大家共同的认知中,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斯密经济学从何而来呢?来自他的时代,来自他之前的时代。可以说,斯密经济学是对他之前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汇总或者总结。在斯密经济学来源中,有几个重要的途径,最后都可以归结到坎蒂隆。斯密经济学受到休谟影响是无疑的。在斯密初步接触经济问题研究的时候,休谟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政治论丛》;这本书尚未正式出版,斯密就已经学习研究过。他从此书中受到启发并获得教益,是可以肯定的。休谟是否直接接触过坎蒂隆及其著作尚不确定,但休谟因为与孟德斯鸠的接触,因为阅读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而间接受到坎蒂隆的影响是没有问题的。我的初步判断是,在孟德斯鸠和休谟的著作中,有一些共同的观点和认识,比如关于国际贸易的自动平衡机制,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都很可能来自坎蒂隆。影响斯密经济学形成的第二个途径是重农学派。斯密在带领学生到法国游学期间,经由休谟的介绍,认识了魁奈和杜尔哥。他参加过魁奈集团的学术研讨会,还与杜尔哥有过深入的交往。魁奈和杜尔哥的思想都深受坎蒂隆的影响,坎蒂隆通过重农学派影响到斯密是没有疑问的。当然,斯密也可能阅读过坎蒂隆的著作,从而受到坎蒂隆的直接影响。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很少引用别人的观点,而坎蒂隆却是被斯密引用过的有幸的少数人之一。
坎蒂隆的著作是在1732年前后以英文完成写作的,在他死后,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术界流行。1755年,法国思想家米拉波(1715-1789)将其翻译成法文正式出版。后来马克思看到的就是这个版本。在休谟和坎蒂隆的著作中,都有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休谟的著作是1752年出版的,而马克思看到的坎蒂隆的著作是1755年出版的,于是马克思认为是休谟影响和启示了坎蒂隆。这显然是弄错了。在休谟著作出版的时候,坎蒂隆已经去世十八年了。
米拉波出版《商业性质概论》之后,又将他的研究心得写成一本书,叫做《农民之友》。从书名可以看出,米拉波应该是发展了坎蒂隆著作中的重农思想了的。这本书的初版引起了魁奈(1694-1774)的注意。魁奈是当时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同时是国王的医生。魁奈将米拉波叫到凡尔赛宫他的住所,与他讨论相关理论问题。最后,魁奈思想影响了米拉波,米拉波成为魁奈的学生。之后,魁奈又吸引了几位年轻学者到自己周围,重农学派就此形成。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是欧洲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很多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都要请魁奈及其弟子去做指导。因为重农学派的风行,因为重农学派的理论基础很多来自《商业性质概论》,坎蒂隆的这部著作在当时很有影响。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之后,重农学派衰落了,《商业性质概论》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那之后,在欧洲流行的是斯密的经济学。一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经济学杰文斯(1835-1882)在旧书摊上发现了这本小书,并写文章大力宣传介绍之后,坎蒂隆的这部著作才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杰文斯是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边际革命的三位发起人之一,是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杰文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个伟大的人。当他看到坎蒂隆的著作时,深深为作者思想的丰富和深刻所折服,于是写了长文来介绍它,肯定它,歌颂它。
“理查德·坎蒂隆对许多问题具有深刻的和相当全面的理解。……它(《概论》)是一篇系统的、相当关联的专题论文,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涉猎了除税收之外的几乎整个经济学领域。因而,它比我们知道的任何一本书都更有资格被称为“关于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同任何一部单独的著作相比坎蒂隆的著作都更有理由被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摇篮。”(杰文斯:《理查德·坎蒂隆和政治经济学的国籍》。载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P161——162)
“此书(《概论》)却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学派的各种主要思想的源泉。众所周知,法国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富论》的基础,而且就该学派的许多学说来说,它注定被人们认为是经济学中真正科学的学派。那么,经济学是什么国籍呢?这个问题现在读者可以自己去回答。”(杰文斯:《理查德·坎蒂隆和政治经济学的国籍》。载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P180——181)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一位英国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不仅肯定一位法国传统经济学家的贡献,而且将其看成是现代经济学的真正来源,这当然体现了杰文斯的公正和坦荡,也更加说明坎蒂隆经济学的重要价值。
坎蒂隆的经济学,不仅因为影响了斯密经济学,影响了现代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具有重要性;即使在今天,他提出和发展的很多理论,比如关于价值和价格,关于货币和利息,关于企业家和利润的理论,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