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转中国市场,亚马逊黯然退出


 

亚马逊要退出中国市场了,这一次几乎是石锤了。

今天凌晨,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亚马逊计划在7月中旬之前,关闭其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业务,知情人士说,亚马逊预计将在未来90天内关闭物流中心,并逐步减少对中国内销商户的支持。重点放在其在中国销售海外商品和云服务的业务上。

不过,亚马逊官方辟谣信息也随之传出: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任何通知,消费者不要相信网上的此类传言。

听财网小编对这一重磅消息却并不怎么感到意外,因为早在去年,亚马逊的退出就已经有了一些端倪:2018年年底,亚马逊告知了合作方,自营业务将在2019年关闭。因此完全关闭亚马逊中国的电商业务也只是时间问题。

即使如此,亚马逊的突然退出还是令人感到一阵唏嘘。毕竟这个市值达到9175亿美元的巨无霸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令对手感到畏惧的存在:2018年第三方卖家的总销售额达到16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2%;2018年亚马逊自营业务总销售额11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1999年,自营业务的收入为16亿美元)。

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亚马逊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据市场研究机构 eMarketer 发布美国电商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亚马逊在美国的零售收入将达2582.2亿美元,占到美国所有在线零售支出的49.1%。

但在中国,亚马逊却尝到了败北的滋味。

“他们退出,是因为它既不盈利,也不增长。”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迈克尔·帕赫特(Michael Pachter)表示,“中国国内的在线零售商拥有亚马逊无法匹敌的巨大优势。”

迈克尔·帕赫特所说的中国国内在线零售商无疑是阿里、京东、网易和拼多多们,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天猫和京东去年占据了中国市场81.9%的份额,但2018年亚马逊中国份额却仅有0.7%。亚马逊早已从2008年巅峰时的15.4%跌落,成为了中国电商市场的业余玩家。

实际上,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与其他国外巨头折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2004年亚马逊进入中国市场,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在中国电商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之时,以“巨头”姿态入局。

依靠着卓越的帮助和颇占优势的老本行——电商平台出售图书亚马逊在那个缺少线上购物巨头的中国市场迅速取得先发优势,但当其将目光开始瞄向更广阔的的零售市场时,却出了些问题。

简单来说,亚马逊的问题在于盲目复制以往的供应链和物流经验,而没有对中国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最终遭到本地电商的狙击。

与亚马逊定位中高端,坚持固有的“高大上”打法不同,本地电商一开始就从价格战入局,主打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市场。亚马逊因此落了下风。更糟糕的是,在近年来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主打中高端市场的亚马逊仍然没有追上来。本地电商十分熟悉中国市场环境,策略非常灵活,在价格战之外,还打起了线下战、营销战,并打造新业态。例如推出淘宝心选、网易严选等生活方式类的精选电商。

而在物流这种差异就更明显,由于顺丰和京东物流的存在,中国的消费者早就习惯了次日达,甚至是1小时达,但亚马逊依然坚持欧美市场的打法(物流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这对毫无包袱的本地电商而言,简直犹如砍瓜切菜,用户的逃离自然顺理成章。

亚马逊在中国的失败似乎无可避免,尤其在拼多多、小红书等细分电商迅速崛起的今天,亚马逊的模式早已显得格外滞涩,退出中国电商市场可以说早已注定。

注:图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