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像在解四元方程式,你知道吗?


/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 詹长霖

 

如果仅仅把创新当作终极目的,你可能就会走上歧途。创新是一个四元方程式,你需要知道等号后面的“解”是什么,变量和定量应该如何控制,才能轻松得到满意的答案。

最近看了3月29日,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在混沌大学五周年现场分享的创新真相和分析,觉得非常深入。其中我们对企业如何去实施创新的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举个例子:

这是一个老式的投币式电话亭,现在大家都不用硬币了,所以很不方便。那怎么办?这张图提供了一个创新方法——贴个二维码,只要手机一扫,就可以打电话。

可问题是,我都能用手机扫码了,为什么还要用公共电话?

什么叫四元方程式?就是说创业过程中有很多变量,如果这些变量在同时变动,就会变得很动态,你很难同时控制,很难解。那有什么好办法吗?我认为,是控制住其中两个变量,把它们变成定量,把四元方程变成二元方程式。

举个例子,过去一两年有一个新兴行业叫服装订阅式电商。它的商业模式是,你在APP填好身高、体重、喜爱的颜色、品类、品牌等等,这家公司每个月就会给你寄几件衣服回来。你觉得好就留下来,不好的免费邮回去。长此以往,公司就能根据你的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现在国内好几个公司都在做这个事情。在这个商业模式里,我找到了4个比较核心的变量:

1)APP也好,小程序也好,一定要有一个载体。

2)推荐算法。如果你每次推荐的东西都被人退了,商业模式就不成立。所以推荐算法在这里极其重要,你能够预测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3)供应链。用户喜欢,你也要能提供才行,这一点包括服装的设计、生产和制造等。

4)获客。你得有足够的能力吸引用户留下资料,把偏好、地址、信用卡信息输入进去,生意才成立。

以上四点,如果同时做会非常复杂,链条很长,而中间有一件事没做好,你的商业模式就都不成立。

如果拿我们四元方程的理论,这时候你还有一种选项,控制住供应链和获客这两个变量,先把推荐算法跟APP/小程序做好。比如,在中国有很多网红电商,他们有获客和供应链能力,但是受制于淘宝这个平台,没有自己的载体,同时也没有去做推荐算法的能力。那前期在获客和供应链方面,你与这些网红电商互惠合作就好了。

大家发现没有,这道题一下子被简化了很多。接下来,一旦你的推荐算法和小程序做得成熟稳定,就可以控制住这两个变量,再去解决供应链和获客的问题。

 

另外,前期我们就要明白和选择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1)极大提升效率。

搜索引擎出现之前,大家通过去图书馆,或是朋友之间相互打探之类的方式获取信息,效率无疑很低。而搜索引擎出现后,大大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这是它的价值。

在这方面,迅雷也有发言权。我们通过P2SP算法,把下载速度提升了5-10倍,革新了整个行业。大家以前下载一个大文件可能要一小时,迅雷出现后只需要10分钟就下载完了。

2)极大降低成本。

埃隆·马斯克有个公司叫SpaceX,是一家火箭公司。美国NASA发射一颗卫星,如果找波音这样的公司可能需要数亿美金。而SpaceX一下子把成本降到了几千万美金,因为它实现了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回收火箭之后再次利用,极大降低了成本。

3)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iPhone出现之前的手机,如今我们都称之为功能手机,或者无线电话。这个概念是专门与智能手机相对应的,功能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而智能手机出现后使得用户体验极速上升。

大家看到,我在这里提到了三次“极大”。什么叫做“极大”?我认为是5到10倍的差距,必须得是比较颠覆式的创新,才能做到“极大”。

如果不是“极大”,我们管它叫什么呢?渐进式创新。在我看来,创业公司都不该搞渐进式创新。因为,你如果不是行业老大,做微创新没意义。

因为,行业领先的公司都会随时监控竞争对手,好的功能和微创新会被他们随时抄去,创业公司没有竞争壁垒。尤其是商业模式创新。

1)商业模式创新的缺点是门槛低,竞争极其激烈;优点是成长速度快、容易上规模。

2)技术创新刚好相反,门槛壁垒很高,但是周期很长。以色列有一个公司叫Mobileye,给汽车做辅助驾驶,后来被英特尔153亿美金收购了。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但第一笔收入是在2007年,中间8年时间都在靠VC活着,真的很难。

所以企业应该有目的的创新,并且持续创新,因为几乎所有成功的公司,最后成功的都不是它在day 1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