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减持130亿的顺丰切入2B市场,布局未来?


 

 

2019年3月15日,顺丰控股发布2018年报,顺丰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滑4.57%,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而在4月3号4名顺丰股东宣布准备合计减持不超过占总股本7.9%的股份,按4月3日收盘价37.3元计算,这次减持股票的市值达130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股东减持是因为顺丰的业务增速已经明显落后,净利润也在下滑,那么作为快递行业龙头的顺丰净利润下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根据年报显示,顺丰人工成本在节节攀升。顺丰控股2018年98.6%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速运物流业务,这块业务营业成本736.75亿元,增速比收入高出三个百分点。从成本结构上看,职工薪酬同比增长17.8%,外包成本增加41%,增幅明显,这也导致去年速运物流业务的毛利率下滑2.13%,是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大降幅。

其次,是因为业务被对手不断超越。顺丰控股的业务量增速已明显落后同行。2018年,顺丰控股38.7亿件业务量同比增长27.6%,而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及韵达股份则分别完成51亿件、85.2亿件及69.8亿件,同比增幅34.42%、34.8%及38.48%。

此外,顺丰控股引以为傲的高端市场在去年也受到了同行的冲击,2018年,圆通与京东各自推出“承诺达”与“京尊达”,定位中高端市场,直接对标顺丰,抢夺市场。

最后则是因为顺丰公司对于新业务的投入,一位熟悉顺丰的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个别新业务也在吃掉上市公司的利润。”2018年10月,顺丰控股55亿元总对价收购DPDHL旗下两家供应链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整合DHL子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此次收购,也标志着顺丰坚决切入2b市场的决心。

对此一位物流行业的分析师认为,“中国的物流成本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这个市场有待发育。而顺丰从2C转型至2B是必然的,供应链是一定要切进去的,这是在布局未来。”

一位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过去20多年,顺丰积累了大量的网点、航空、场地以及客户等资源,,但DHL沿用的是发达市场的价格体系,对于中国市场来讲,定位属于绝对高端,导致它的客户只能是那些对服务品质要求极高,愿意承担高成本的国际品牌,因而市场空间受限。

切入2B市场是顺丰一次大胆的尝试,如今这条路刚刚开始,能否一路顺风,还有待观察。

 

注:图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