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春宝的泛投资者到吴晓波的企投家(4月6日)
关键词:泛投资者 企投家 领投人
企投家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7年3月提出的概念,2017年3月28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发文《从今天起,有一类企业家叫做“企投家”》, 于是“企投家”正式进入人们视野。吴晓波先生说:“企投家”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他认为企投家=企业家+投资家。企投家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企投家的存在方式,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新的商业之美。
无独有偶,贾春宝在吴先生提出“企投家”之前的10年多的时候,于2006年7月11日,发表于价值中国网的专栏文章《垃圾时间平民哲学与“泛投资者管理”》中提出了“泛投资者”的概念。
贾春宝认为,通常意义上的资本家其实就是以金钱投资的人。人们通常单纯地认为,只有投入金钱的人才算得上投资者。那些人是金钱上的投资者,而职业经理人也是投资者,他们投资的是自己的经营管理意识、经验、机制与人脉关系,而普通员工(即使是新人)也是投资者,他们投资的是时间与工作热情。
真正的企业家就如吴晓波所倡导的,是“企投家”,就是有投资眼光和睿智,有投资心态和意识、有投资方法与技巧、有投资艺术与管理艺术、有投资专业与管理戒贪节制的人。
但贾春宝认为,中国民间卖艺的人,都清楚“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的道理,这个道理放在当下的商品经济时代(甚至是资本经济时代),就是并不是只有已经有钱的人才可以成为企投家,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是投资人。
比如专业技术精英投资的是自己的专业背景资质与经验,比如传媒精英投资的是自己的市场意识、危机意识与平台整合技巧;比如心理专家投资的是自己对人性的把握与研究,财税专家投资的是在合法化方面精准地走在合法与违法之间,为机构利益最大化,又不至于触碰禁区和红线。
没有资本金钱可以投资资源人脉,没有资源人脉可以投资时间精力,没有时间精力可以投资教训经历,没有教训经历可以投资热情与激情,没有热情与激情,也可以投资信任和背书。
哀莫大于心死!什么都没有的人才是真正可悲的人!
企投家的核心是智慧地花钱,而不是通过耍小聪明去赚钱。真正认识到其实优质资源并不单纯是金钱那么简单,甚至优质资源比金钱更为重要,是金钱买不来的。比如真情、信仰、精神、意志。
其实所有人的投资,都不是为别人投资,而是为自己投资,投资于别人的现在就是在投资于自己的未来。拒绝投资于别人的现在就是关闭了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之路,当你用自己成全了别人,别人也成就了你。
虽然说盈利是企业的良心,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员工的需要,更是资本市场的需要。我们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把赚来的钱返回到市场中去,以赢得更大的市场,在培训和激励上的投入就成为重要的形式。
这样的培训旗舰店也可以放在地方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市场,如果场地允许,先行确定旗舰店,形成包容性的线下平台,以区域代理的条件,对那里进行装修,实现旗舰店的孵化,并将旗舰店在讲解和培训方面形成计时服务。打造健康时尚环保温馨等的新风尚。把当地人的投资中的一部分返投入当地去,而假如用的是某种意义上的“闲置资产”,则可以节省部分租金。然后在区域内部进行复制,形成全国连锁。
而在其中,需要投资的项目又很多,比如销售、线下、线上、市场、客服、流动资金等等,都是需要去逐步完善的。
即使是企业家,都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吴晓波先生所说的“企投家”;即使有那样的意识,都需要多方面条件具备,才能接近“企投家”的角色,即使成为企投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被打回原形。
贾春宝认为,每个人都随时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而增值,为自己更具有价值的未来而投资,比如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背书与联盟,即使没有天使关注自己,自己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领投人”,即使没有遇到伯乐,都可以修炼内功,让自己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先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被投资人,到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投资人。
贾春宝
2019年4月6日星期六
更多文章,尽在: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