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见人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一句孔子讲修学的方法与追求,第二句讲为人之本在孝悌,这第三句是讲观人之法。

   按孔子的思想,养德的关键在于存心之善恶,修学最重要的自身之修正,言语与面色的细微处,天理胜还是人欲重,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花言巧语刻意逢迎以顺人之意,想让人对其产生好感;八卦别人的私事长短以显示自己的正确,想获得别人的夸赞。

   这是私心而发的机巧之言,一点儿心机也许在世俗中混不下去,太有心机了,像宫斗剧里那些妃子一样,也也让人不得不敬而远之。

   造作出柔和的脸色以取悦人,故意作严厉的脸色来欺负人。

   这是令色,是因人因情况而变脸的本事,好像也是世俗中混的必备技能,不过太过了,自己累,别人也累,甚至隔应得慌。

   这种巧言与令色的状况严重的,也就基本是私欲重而心机深、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经常这么动私心私欲,时间长了,天理良知难免就被遮蔽得越来越严实了。

   所以,孔子说,一面花言巧语哄人、一面说人长短显摆的巧言之人,一面好色媚人、一面恶色欺人的令色之人,还保留着仁爱的本心的很少,惹不起也伤不起,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做事容易做假,言语、脸色长期造假,难度大得很,这细微之处,大部分人都可以看清楚了。

   在看人上,有些人一辈子在吃亏,一辈子也学不会,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关乎人生的成败与修学的进度,所以连曾子的日三省吾身都被挤到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