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小者,教之以事


  先秦之前,子弟八岁入小学,学孝、悌、谨、信、泛爱、亲仁等人伦日用之常,习礼、乐、射、御、书、数等事业必须之艺,一方面养之以正,开其知觉情志、收其放逸之心、养其淳朴德性,另一方面纠正其偏,约之以礼、导之以义、勿纵其欲、勿长其私、莫染名利、莫事丽华。

   如今,信息爆炸,孩童淳朴懵懂之先天已不易保持,往往五六岁时后天思维已经完全开启,虽为大憾,却亦不得不遵从心智之发展规律,适时进入古人所谓小学的教之以事阶段。

   古人所谓小学者,言学之小者,乃是与以内修性命以超凡入圣、外行道德以王天下的学之大者相较而言。

   心圣王阳明所编写的《王文成公训蒙教约》有言:

   古之教者,敦以人伦;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为要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以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要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愿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王文成公,乃近数百年来内修道德学问而外行教化事功之大成就者,上承北宋五子所续之孔孟心传而会通之,下开明清以来影响深远之心学一脉,其见知可谓深矣、远矣,故不可不默会而谨遵之。

   孩童入小学之后,考核与巩固过其基本的六书文字启蒙与河洛数字启蒙成果之后,首先以诗歌诱导之,通过吟咏诗歌激发孩子的远大志向与学习兴趣,并配合以音乐与歌舞,和其性情,既让其活力在吟咏与歌唱中得到释放,也让其脆弱心理上难免的压抑与郁结在优美和谐的音律中得到宣泄。

   当孩童身心安和而志意萌发之时,则逐步引导其学习礼仪,逐步确立起符合道理与情理的制度与规范,约束其散漫与放逸,培养其礼貌与恭敬,不但使其举止庄重有礼,同时也在进退揖让之间活跃其气血、拜起屈伸之中强化其筋骨,从而能够在其身心随着涵养日久而愈加安和舒畅的同时,逐步趋向于正直而合乎道理的目标与方向。

   当孩子已经熏陶涵养得志意萌发而礼貌端敬,便可以慢慢激发其读书学问,使其在对文明精髓的浸淫中以最柔和的方式逐步开启知觉,并在品味涵咏圣贤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确立起契合天地造化的认知与构架。

   先贤有言,学之小者,教之以事,学习礼乐书数之类的用于自身之小艺、履行孝悌友爱之类的为人处事之小节,乃知之浅而行之小者,是形而下、易讲易行的事,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礼节,父子、兄弟、朋友相处之规矩、衣服之制度、饮食之节度等,总之是谨守心术之要,葆其本真而正其私欲,从小打下良好的人伦与道德基础。

   一、先吟咏诗歌,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圣贤志意。

   吟咏诗歌的时候,必须整肃容颜、稳定气息,使声音清朗而抑扬顿挫、有节合宜,不能急躁而短促,不能放逸随意而浮华轻狂,不能轻细无力而畏畏缩缩。

   这样合乎身心气血运转与情志健康的吟咏,进行得时间长了,内在的精气神自然就宣通舒畅了,心志自然就平静安和了。

   二、其次演习礼仪,以涵养谦恭性情和礼节轨度。

   演习礼节的时候,必须心念清净、专心致志,严谨审察自己的仪容礼节,使自己仪容端庄大方、举止适度得体,不可轻忽、怠惰,不可沮丧、羞惭,不可任性、粗鲁,从容不迫却不能过度缓慢,严格谨慎却不能显得拘束局促。

   这样合乎圣人制度与身心健康的演习,进行得时间长了,身体的举止风度习练纯熟了,品德与性情自然就已经潜移默化得坚固稳定了。

   古人主要有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五礼,丧礼只讲清楚就可以了,婚礼也可以看情况定演习不演习,冠礼、祭礼、乡饮酒礼演习纯熟,或者加上士相见礼,三教圣贤的祭礼再多实际举行,也就可以了。

   三、再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与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为人处事能力,教以切要之事,孝顺友爱、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生活自理、应对恭谨、言而有信、爱护生命、亲近师长之类。

   这个重在师长的模范带动,以及家长、环境的配合协同,一方面言行如一而一以贯之,一方面严格监督而以奖惩诱导。

   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对圣贤的敬仰与向往,懂得礼仪而养成了醇和性情,有了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基本的自理与处事能力,也便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谓的“学有余力”了,便是磨刀磨好,可以砍柴了,可以开始逐步教之六书识字与河洛数术、三百千千之类的蒙学书、小四书、小学,而后一方面使之依次诵《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与六经;一方面学习音韵、训诂、计算,逐渐使之习练完整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这个阶段,就重在老师的量资而授、因材施教了,需要老师足够的眼界与敏感度。

   每天的学习安排,在初期按以上次序达到标准之后,便进入学新与温故融合的常规状态,清晨参拜孔子、师长完毕,老师先考察德行而执行奖惩,然后背诵已经学过的、诵读新教的,之后演习礼仪或者做各自功课,再之后继续诵读、讲解,最后吟咏诗歌。

   学习上,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资质与能力循序渐进、少授专精,使孩童留有余力,便不以为苦而以为乐,演习礼仪和吟咏诗歌上安排得充分而恰当,孩子的天真良善之心会得到保全,也会乐于学习而不会厌倦,便没有时间与精力学习世俗邪僻的东西了,能够去其外诱、全其真纯、传其道理德行、授其学问技艺、解其烦恼困惑,教育的目标也便算是成功达成了。

   之后,分十五讲,再具体地讲一讲比较重要的十五个方面的详细内容与方法。

   1、六书识字 2、河洛数术 3、饮食有节 4、作息规律 5、衣服冠履 6、语言步趋 7、洒扫涓洁 8、武术养生 9、声律歌唱 10、书法绘画 11、农事劳作 12、习俗熏染 13、中医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