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无险
喻建国
处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个体生活所在的环境肯定是在不断变化的,时刻在变,环境中的微存在在变,环境中的目视存在也在变,环境中的宏存在更在变,环境中所有的人在变,环境中所有的事情在变。而且还常常因为环境中的一个存在发生了变化而引发环境中其他的存在都跟着发生变化,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身体稍一前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恶运一飞来,接下来厄运连连,跟随着跌落悬崖;处境的折变最让人揪心,也有时候会让人跌入五里雾中,悲喜交加。
心态成熟者对于处境的变化总能冷眼旁观,不为突现的大福神魂颠倒,忘乎所以,也不为突降的灾难失魂落魄,方寸无主。处境出现折变时,依然是平和渐趋圆润。运谐的功力就在处境的折变时显现其威力无穷。不比,就能获得平和。折变是因为和渐变在比较才会凸显其弯折,不比,就当变化全是这样折而又折连续折,这就是变的常态,这就是渐变的新常态。一种新状态下的平和也就自然呈现了。将折变置于一个框架中,而后对整个运动看作是框架的运动,虽然折变是剧烈的,但对于整个框架来说,它的运动照样是渐渐地,渐趋表现在一种新的视态下进行着。液体渗入固体的过程就是润,圆润可以产生无磨擦的效果,运用圆润就是运用无摩擦,在处事过程中,让一切折变均寓于渐变中,让一切尖锐的矛盾均化解为若干个不再尖锐的小矛盾群。运用圆润本身就是掌控一个柔和的无摩擦的过程,这是处事最高级的手法。
俭的本义是指个体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修,如指生活朴素、不浪费;俭貌,在个人态度方面,处处表现为谦逊;俭退,在个人行为上经常表现为俭约谦让;俭然。在个体形态上,常常展现为自谦的样子。《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的宏观展现就是平和渐趋圆润的大成。
清·冯桂芬之所以能够处境凡五变而始终无所苦,就因为其持俭。也就是他操持平和,运作渐趋,身怀圆润。个体在环境中,在自己生活的空间中,在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能够到达的时间和空间中,经常主为地自然地投入自己的关注和努力,以俭运持,使这个能够包容自己的时空能够平和地包容所有在其中共生的一切,在共存的过程中一起渐趋,让圆润在其中滋润柔滑,再厉害的折变也被套在一个大框架中,无棱无刺,还力求各方皆赢,双赢,三赢,统统都赢。从而处境无险,在在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