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人真的成了“东亚病夫”吗?


 今天的中国人真的成了“东亚病夫”吗?

------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来这医院看病发现到处是人满为患的疑惑!

汪华斌

昨天老家一位九十二岁的老人被其子女带到我们这医院看眼睛,结果发现医院到处都是人满为患;无论是医生看病的地方还是休息坐椅,到处都是挤到满满的;就是所有的检查室竟然也没有一处是没有人排队的。即使是交费的窗口竟然也是排着很长的队,好像全社会的人都到了医院一样。这位老人说自己好像除了听力与视力外,其它的也没有什么总是需要看病呀。然而看到医院这里这么多人,这老人就奇怪了;今天的中国人这是咋的啦,难道真的都是病人吗?如果这么多中国人都是病人,那不是真的应证了当年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话吗?这是为什么,难道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就是要造就中国人成为“东亚病夫”吗?

老人的话我无言以对,因为医院的确是人来人往的人满为患。虽然我不知道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东亚病夫”,但得病的中国人却是越来越多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人得病就是大病,所以癌症病人在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自然更是越来越多了。就如同我原来的文章说过的,毛泽东时代如果某个单位出现了一个癌症患者是希奇;而现在是任何人身边的熟人中如果没有癌症患者才是希奇。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社会在造就富翁的过程中同时引起患病的副作用;那就是污染环境与致病成为了中国富翁的影子。没有任何一个富翁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影子,这就是改革开放中国富翁都是有原罪的原因。当我们社会的富翁越来越多之时,我们社会的病人能不是越来越多吗?

我们不会忘记“东亚病夫”的起因,那是当年的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而且派出了69名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全部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当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并题为“东亚病夫”;这就是“东亚病夫”的来源。

然而说“东亚病夫”一词最多的却是日本人,因为日本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仅是讽刺中国人的身衰体弱;却也讽刺了中国人的思想沉疴难起,所以封闭落后。其中中国人身衰体弱是由于清朝末年中国人吸鸦片的吞云吐雾,最后却是麻杆身体与面黄肌瘦。正因为如此,所以1895年甲午战争败给日本。所以当时的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严复主张“鼓民力”,对症下药治疗。所以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鲁迅、陈独秀等思想家也多次称中国为“病国”、“病夫”,这种并非侮辱和嘲讽的定位实际反映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窘境。

然而在今天我们这垄断奥运会金牌的国家,其国民的身体素质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因为这到医院看病的难道都是身体健康之人吗?再加上如今大城市的医院配置很多,大的医院配置的医疗设备也相当先进;正因为如此,所以老百姓都有相信先进设备与技术权威;所以有问题就往大城市大医院去挤。正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的高度集中,所以导致了老百姓就医都要去这些少数的几家大医院。然而大医院在效益的驱动下,技术与设备进步的速度更加快了;这也是如今大医院的检查越来越多与越来越细的原因。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忙乱成为了中国特色;所以忙乱更加刺激了如今医院的人满为患。

如我昨天带来的这位老人,挂号排队用了半个小时,最后排专家的队用了两个小时;然而专家看病却不到两分钟,就出检查单需要到处检查。最后再排队交费用了半个小时,检查排队又用一个多小时;而检查却不到三分钟。等到十分钟后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专家已经下班吃饭午休了。于是大家只好在医院里等到下午两点半专家上班,然而只用了一分钟就开出了治疗单;然后又是排队半小时交费。等到再找专家时,说需要等到下午四点钟才会从药厂拿药;最后等到下午五点半专家来了,只用了十分钟就完成了治疗。然而这病人却整整在医院里呆了一天,加上陪同的家属;这医院里能不显得人多吗?因为这病人实际看病时间不到五分钟,加上治疗也不到十五分钟;但病人却需要一整天都出现在医院里,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特色。

看来今天中国人的病多是事实,医院为了效益而管理不善也是事实;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么多的事实碰巧集合在一起,我们今天的医院能不挤爆头吗?为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祸根就是我们今天把医疗当成聚宝盆了;这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