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正准备出门,接到外地患方朋友的案件咨询电话。他说小孩3月23日在当地医院受到损害,医院医生严重不负责任。问他小孩多大年龄,他说现在5月下旬了,刚两月龄。
我才知道这是产科案件。问产妇哪天入的院、哪天生的孩子。答就是23日。我问他23日几点钟入的院、几点钟生的孩子。他才说中午11点50分入院,下午4点多钟剖宫产生出的孩子。问他孩子有什么问题。他说现在两个月了还不知道吃奶,剖腹产的时候医生说脐带脱垂。再问孕期检查是在这家医院吗。答一直是在这家医院,医院没有提示异常。我又问了相关问题,然后告知他按照我的短信提示办理。
三五分钟解决了一个案件的咨询。出行基本未受影响。这次是成功阻止了咨询者的过快陈述(跨越案件关键节点直接说过错严重)。用律师提问关键节点问题的方法,迅速了解案件全貌,给出最需要办理的工作方案。
患方朋友由于是医疗损害后果的直接承受者,往往有痛苦着急的情绪,以为需要描述医生如何不负责任、如何懈怠处理患者异常情况,律师才会重视。而对关键的入院、诊断处理的时间节点等,会以为不重要。
在律师判断案情,判断医疗案件追责可行性上,这些时间节点远比病历篡改伪造等末梢问题更重要。不能迅速了解这些,律师就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办案方案。所以,咨询者先不要着急,清楚回答律师的简单问题,才能少绕弯路,更快地进入案件办理。这有点儿像是接处警指挥中心的工作。(宋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