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19年的大市场,我该投资些什么?
大家好,我是李耳(1286300809)
人类经济发展的最大法宝,就是哈耶克认为的市场秩序的扩张。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经济奇迹都源于市场秩序的扩张。一旦确立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地位,上述国家就发生了经济繁荣,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其实也不例外。
然而,随着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一方面,产业进步需要更强的创造性,人民需要享有更多的自由来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经济纠纷增多且复杂化,需要更强有力的法治做后盾以巩固产权和个人自由,这又要求政治进一步改革以稳固经济发展的成果。
作为巨头,举手投足间都占据了人们的视野。自2010年起,腾讯、阿里等企业入局文娱领域,开始积极布局,不仅从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开始,更是通过“买买买”扩张自己的娱乐版图。
腾讯虽有“抄袭”的背名,但无疑的是,针对爆款的复制依旧亮眼;而阿里将“淘淘淘”实际应用于影视公司的收购。这两者各自的决策力,都是为中国文娱业创造一片天地,更是让影视业有了些自由主义。
2018年的文娱多点开花
2018年上半年,腾讯在影视领域,共计投资约合 181.19 亿元;其次是视频领域,共计投入 72.3 亿元;媒体及阅读领域,腾讯投入 47.4 亿元;音乐领域腾讯投入 21.04 亿元;综合文娱领域投入 11.56 亿元。持续加码影视领域的背后,是整体的产业链布局。
从行业分布来看,阿里巴巴在影视领域的投资次数颇多,主要涉及影视票务、电影院线、影视内容制作等3个领域。
此前,阿里两度增资淘票票,加强自身在影视票务领域的地位,直接与猫眼抗衡;影视内容制作方面,阿里也逐渐加强自身在影视内容制作方面的话语权,投资了稻草熊影业、申城影业等内容制作公司;视频领域,阿里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优酷上,三度增资优酷,直至并购优酷,组成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一部分。
截止2018年7月26日
总体来看,两者的核心都是围绕自身业务延伸,通过投资布局,补充自身缺少的部分。
2019年的影视多点自由
有金融界的人士认为,如今所谓新型的“电影版票”,如果用恰当的手段,合理的收益,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方式。
其实对于影视圈内人来说,电影版票的概念并不陌生。当然圈内人往往不会做出这种选择,更多地偏向用专业获取。所以,影视业被大众概括为只有专业人士方可参与,这也是距离感的原因所在。
其实,以电影投资为名的生意,是一次属于普罗大众的机会。这项文化产业投资,有很大的需求热情,以致“价值一对多”的认同。以当年的《大圣归来》为例,电影投资借由第三方平台担保,带火了“电影投资”的这个概念。然而,一旦这种模式有利可图,总有投机取巧者想要以此牟利。所谓的投资也开始变味。
其实对于影视圈内人来说,仅凭是否为项目出品方,就可以基本判断这家公司是否靠谱。
不论是巨头们的“高瞻远瞩”,还是来自影视投资人的“小确幸”,影视行业的好项目永远不会空缺,资本永远逐利而驱,刺激着秩序市场的持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