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学生身上还有五四精神的痕迹吗?
----几个朋友在一起谈论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的社会意义的疑惑!
汪华斌
今天我碰到几个朋友正在公园聊天,原来是谈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话题。这里面有位是武大的退休老师,他说如今的大学生早就没有了当年大学生忧国忧民的痕迹;所以这100周年的活动也只是一个形式。因为这100年间的斗转星移与沧海桑田,所以五四精神只是一个失去的记忆;因为如今的大学生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热血了,因为这些年的攀比早就教导青年学会了投机;所以我们今天虽然还是讲五四精神的社会,实际早就没有了当年用奋斗镌刻青春而且敢于担当创造历史气魄。
是啊!回首百年前,那时的山河故园俨如列强鲸吞蚕食的鱼肉;所以国家主权沦为它人私相授受的筹码。正因为如此,一群在苦闷忧愤中觉醒的青年发出了民族图强与奋起的怒吼;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
正是因为五四运动才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并因为它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为之献身;最后终于取得了政权。在毛泽东时代我们社会依然是它的精神,如从北大荒与共青城垦荒中洒下的青春与汗水;尤其是当年三线建设中的新城,基本都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年轻人是主力军;这些年轻人忘我劳动与艰苦创业,终于使一座座新城不仅屹立起来了;而且通过开拓奋进与锐意创新,竟然使我们这一穷二白的社会得到了质的改变;因为我们社会竟然使连核武器也制造出来了。这就是在毛泽东时代青年始终都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托起者;这也是当年360行而行行出状元的原因。
然而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再也不需要大家的贡献了;从而开创出了‘谁占用与占有全民资源就能直接为自己服务’的新局面。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普及下,人们看到的全部是自私的人最先富起来。于是中华文化与道德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那就是“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得到全民权力为本”;于是大学生再也不是心有远方与风雨兼程了,而是如何投机尽快得到权力与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快速致富。而那些没有关系的大学生,竟然只能去与农民工竟争岗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年轻人对实现人生价值有新时代的见解;那就是如何致富才能让青春不留白。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千方百计地考公务员;因为这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门槛。
如今为何不忧国,因为国之蛋糕就是我们自己啃;所以不忧国的人倒是担心自己如何才能啃到更多的蛋糕。如今为何不忧民,因为民越多则蛋糕就越少;所以如今的人竟然希望别人都是自谋出路者,因为这些人肯定不会与自己抢蛋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今天社会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同情心;反而看不起如今贫困的中国人,以为这些人是真的自己没有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这年轻人不仅道德沉沦,而且同情心也没有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中国社会的人普遍感觉到冷漠;因为年轻人都没有同情心,这社会能热得起来吗?
是啊!100周年的共产主义也没有痕迹了,这100周年的五四还能有痕迹吗?正因为如此,所以什么活动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只是一次节日式的庆祝,因为我们依然还是公款庆祝的社会;这才是我们这社会永远没有变的唯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