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三僚风水学者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粤东屋脊”铜鼓嶂风水


 

著名三僚风水学者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粤东屋脊”铜鼓嶂风水

曾祥裕 曾海亮

(温情提示:5月29日至6月3日,曾祥裕将在北京举办杨公古法风水传承班和皇家风水考察游学
          考察项目:北京故宫、恭王府、十三陵、长城、娘娘庙、鸟巢等,咨询电话19907975916,微信号13766307454)
   梅州有奇峰,其名叫铜鼓峰。5月4日,曾祥裕率弟子爬山涉水,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铜鼓嶂位于梅州丰顺县砂田镇,海拔高度1559.5米,据称比东岳泰山还高,是“粤东屋脊”。从梅州、韩江谷地仰望铜鼓嶂,犹如平地拔起,山势嵯峨雄奇。铜鼓自古以来以雄奇壮观的气势、丰厚奇异的自然景观,牵引多少文人骚客、风水师心驰神往。

风水峦头派有喝形之说,对所观察峦头形状通过借喻手法,赋以公众所知事物,比如后山横龙开帐分出五枝山脉延伸下行,就叫其五虎下山。

铜鼓嶂属莲花山脉断裂带,在岩石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人们根据其形象为不少景观取了名字,并赋予传说。如玉石佛手,说是雷神将军留下的手掌;仙人取宝,说是仙人正在向石橱取宝,说此处“金山银山,仙人正搬”;“金龟下山”,说是摸一下平安健康,摸两下升官发财;狮子潭,潭边有三块酷似狮子的大石,谓之三狮望峰;仙人叠石,大石上面累叠小石,再硕大石块覆之,成大、小、更大形状,望之危然却不倾倒;仙人踏石,石上有足迹,说是八仙过此所留;猴子抱颈,一石宛如美女站立当道,须如猴子般抱住其颈方能过之;船子潭,两块如船大石隐现潭中……

这种喝形,倘若借喻逼真,越看越像,公众便赞叹风水师峦头功夫不凡!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谈及铜鼓嶂之名,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而得名。

另一说是因其山风激荡,响如铜鼓而得名。在铜鼓嶂宿营,半夜里山风大作,林涛澎湃,四山回响,使人壮怀激烈,热血沸腾。

再一说是此峰为百越族铜鼓分布点,故名。

铜鼓嶂是粤东风水山,其为莲花山脉主峰,并与潮州凤凰山、梅州阴那山的五指峰形成“三峰鼎立”之势。雄奇嵯峨的山势,造就了众多奇石景观:有玉石佛手、仙人取宝、百亩平地、狮子潭、金龟下山等。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我们驱车沿着盘山公路绕来绕去,峰回路转,奇峰异景观扑入眼帘:秀峰林立,耸入云霄的高峰,山脉间流动的云雾,飘飘悠悠,登上高处俯瞰山下盘山公路,如同玉带缠绕绿色群山之间。

登临绝顶极目远眺,群山尽伏脚下,深谷悬崖撼人心灵,梅江、韩江宛如素练自西北向东南蜿蜒飘去。天气晴朗之时,极目东北可遥望梅州,东南可望见潮州,西北可望五华、兴宁,南可望丰顺。

面对眼前山的海洋、峰的巨浪,气势磅礴,“粤东屋脊”营造的惊心动魄的万千气象场景,我们作为自然之子心生敬畏。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如此雄厚而又灵动的龙脉,让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鸾,若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葬书》)

曾祥裕对弟子说,风水师通过跑山练就寻龙证穴本事。所谓寻龙证穴,就是沿入首龙的随龙水及来龙的驳换逐节往来龙的祖山审龙,即俗称的追龙脉,直到随龙水的源头的最高峰,即是来龙的祖山。

审龙,就是察审来龙的生气,生气是土生的,生气又生水,所以随龙水的源头就是来龙生气的源头,也即是来龙龙气的源头。

高山出平峡,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乃龙脉生气之发露。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铜鼓嶂山腰有一巨瀑,流水从几百米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汇成一潭,其水碧绿清澈,潭边多异木奇花,人称瀑为“七情磜瀑”,称潭为“鸳鸯潭”。

“一湖出平峡,万源聚山川。”

从铜鼓嶂峰顶而下约海拔1200米,有一大草坪,约有千亩,地势平坦,花草丰茂。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大草坪中间,泉水涓涓汇入,形成天然湖泊。湖水清冽透明,波光潋滟,因附近有铜锣村,故称此湖为“铜锣湖”。此湖遇百年大旱,其水亦不干涸。若遇多雨年份,茫茫荡荡,周围山峰,宛若岛屿,有“水浸铜鼓顶”之传闻。

天下名山龙脉雄健必有佳穴。

风水学中“龙”者,山脉也。因山脉逶迤起伏如龙形,故称。廖瑀《泄天机,寻龙入式歌》:“爰从重浊凝于于地,便有高低势。势来起伏是行踪,前贤呼作 龙。”蔡元定《发微论》:“夫山以静为常,是唯无动,动则成动矣。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若其偃硬强勒,则不融结者也。”

龙真必穴的。穴的本意是土窟、土洞;《说文解字》:“土室也。”《易经.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 ...... ”《周礼秋官.疏》:“凡兽皆藏穴中。”因此,穴是上古人类及一切兽类为了保护生命的藏身之所。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风水学认为穴为土中气脉聚结处。或成洼状,或成突状。谓“穴”生气最旺,适合安坟立宅。缪希雍《葬经翼,察形篇》:“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同书《怪穴篇》:“穴以藏聚为主。盖藏聚则精气翕集,暖而无风,暖则无水,无风则无蚁,三害不侵,则穴得矣。”徐善继《人子须知》卷首:“穴者,盖犹人身之穴位,取义至精。”

历代风水明师总结寻龙证穴经验,认为真龙结穴必备三大要素:

1、成局。堂局要有太极圈,圈里有堂窝,堂窝藏聚生气。登穴看圈圈山水,既宽舒广阔,又紧密回聚。秀峰“尖、圆、平、正”,错落有致,性情环顾。

2、成穴。穴位气脉蓄止,吐敷太极晕。前朝后照得位,对应奇特巧妙,水平中轴线自然生成。

3、穴与局有机结合。穴居堂局中心,平衡和谐,高低适中,半步也不能偏移。立穴可统领全局。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曾祥裕率弟子观测两穴,皆倚铜鼓峰,朝应峰层层叠叠,堂局宏大,一穴为巽兼辰,一穴为午兼丁。

寻龙证穴,风吹日晒,爬山涉水,披荊斩棘,蚊子叮咬,其过程有时如探险,摔跤在所难免,但峰回路转见佳穴,则兴奋不己,欢呼雀跃,一切疲劳烟消云散。

从铜鼓嶂下山后几天难抑兴奋之情,在梅州梅台文创园休息时,整理思绪,将这次铜鼓嶂采风感受诉诸文字,以留作纪念,并分享给易友。

曾祥裕撰于2019年5月5日

相关链接: 曾祥裕, 早年从事中医工作,祖传杨公风水术,兼容各家之长,并对中医内科有研究。

近年来曾祥裕还被马来西亚东方管理学院、澳大利亚风水学院、北京上古传承国学院聘请为讲课嘉宾。他还曾在北京、山东、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开讲《杨公 风水和养生》以及《人居环境以及建筑风水》,著有《正宗杨公风水丛书》、《杨公古法风水研究与应用》、《杨公造命课择日法》, 并撰写300多万字的风水考察随笔和学术论文,长年开办风水培训班,招收海内外学员近三百人,红五月招生正在进行之中;擅长运用风水和中医养生方法,为海内外不少寺院、道观 及企业、公司和个人做过风水布局和养生指导,收到满意效果。)

(5月29日曾祥裕在北京举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和皇家风水考察活动)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
赣州三僚风水传人曾祥裕率弟子寻龙证穴,发现铜鼓嶂风水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