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


    此中有真意(考场作文)

11班   涂露山
1“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这是晚唐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诗。我用秋天的竹子啊比喻您,不与权臣为邻,清正孤高。
2竹,有“婵娟筠粉态,萧飒风烟情”,姿态优美修长,枝叶萧疏,中通外直。中国文人们似乎格外偏爱“中通外直”的意象。莲是“不蔓不枝”,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那么,竹就为萧疏轩举的隐者所钟情。“中通”是道家的虚怀若谷,“萧疏”则是文人风度,林泉气象。
3文人隐士们选择竹,因此,魏晋风流也选择了竹。“竹林七贤”宁肯在竹边放歌,饮酒,也不愿出仕。世道浑浊,容不得真正的林泉萧飒,只容得下无用的傅粉清谈。因而,他们选择与竹为伴,竹高雅的风节,正是他们在沉醉中,在笑谈中向往的。
4后来,是苏东坡。“居不可无竹”,已经成为千古警句,而苏东坡如竹一般豁达乐观,也随之流传百世。他写下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时候,心中应该有竹;他写下的“白发唱黄鸡”的时候,心中应该也有竹。年少得意,金榜题名时,心中有竹;被贬黄州,遭人诽谤时,心中也有竹。看,那竹子外圆内空,不正是他与朝廷分庭抗礼圆通空明吗?
5郑板桥和金农都是明清时期,名扬一时的画竹大家。金农五十始学画。他爱画竹,阴晴云雨,不分昼夜,他都在观察竹子的情态。他在粉壁上泼墨画竹,墨气纵横,路人夜晚经过,都以为是真的竹子,光影交错,疏影横斜。郑板桥咏竹,画竹。他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竹子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一生铭记的警语。人随风去,只有他们的诗与画,随着竹子一起留在历史中。
6曹雪芹也在竹。大观园中,有潇湘馆,那里栽种的尽是湘妃竹。香妃泣血泪,洒在洞庭湖边的竹子上,印成斑斑紫痕,至今未消。就像林黛玉一生的眼泪,冬流到春,春流到夏,馆内的竹,又多了几许泪痕。
7曾记,香妃庙中植,东坡居处栽。那一丛丛青翠的竹子,见之令人忘俗。
8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看的是菊。如果当初,他看到的是竹,那多么真意,又会多一重吗?
9竹中有真意,欲言久徘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