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宝香妙严愿


 

三十二、宝香妙严愿

【原文】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章旨】

功德法香,普熏十方。受此熏陶,皆修佛行。

【译文】

‘我作佛时,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万物,皆以无数珍宝、百千种香共同合成,奇妙庄严,超诸人天,香气遍熏,十方世界,菩萨得闻,悉皆修行。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无量杂宝”?如何是“百千种香”?

答曰:经中所说的“无量杂宝”,不是用手可以拿到的物。经中所说的“百千种香”,也不是用鼻子可以嗅到的气。宝,是指精神世界的宝。香,是指精神世界的香。宝之与香,是个比喻,比喻精神世界的高贵,比喻精神世界的和善。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同理,心宝则佛土宝。心香则佛土香。这个“宝”,这个“香”,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宝”,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香”,而是心性学意义上的“宝”,而是心性学意义上的“香”。

从心性学的意义上来说,人的精神世界,有富贵的精神世界,有贫贱的精神世界,有清净的精神世界,也有臭秽的精神世界。若人心富贵,那么,此人的精神世界,便是一个多宝的世界。否则,就是一个贫贱的世界。若人心清净,那么,此人的精神世界,便是一个清香的世界。否则,就是一个臭秽的世界。

心中万相,一心所现。心若清香,则万相皆香,犹如香水海,则波波皆香。犹如栴檀树,片片皆香。

世人迷心之故,则处处着相,处处污染。处处着相,处处污染,则处处娑婆,处处臭秽。世人悟心之故,则即相离相,处处清净。即相离相,处处清净,则处处皆香,无非净土。宫殿亦香,楼观亦香,池流亦香,花树亦香,国土之中,一切万物,物物皆香。

国土之中,一切万物,皆以无数珍宝、百千种香共同合成。此是比喻,比喻“心宝则万法宝,心香则万法香”。此宝遍满法界,此香遍满法界。见此宝者,闻此香者,则自然修行,渐渐圆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