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正式开板!


  科创板正式开板!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

  综合媒体报道,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上海市市长应勇,共同为科创板开板。据悉,“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英文翻译为“SSE STAR Market”。

  易会满主持科创板开板仪式并致开板辞。中央财办、中央网信办、中央军民融合办,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最高法,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工信部、司法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国税总局、银保监会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板仪式。

  科创板正式开板,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地实施。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市场有关各方,扎实细致深入地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推动科创板平稳开市、稳健运行。短短200多天,从去年11月初的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板,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历史性时刻背后蕴含着改革者的魄力与努力,饱含着市场各方的盼望与期待,更折射着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重任在肩。

  科创板IPO首批企业“赶考”

  三家企业全部过会

  6月5日,第一次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首次召开。首批上会的3家企业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成功过会,走完五分之三的科创板冲刺之路。

  根据制度安排,科创板的发行上市审核要经过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5个环节。

  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截至6月5日,科创板申报企业已达119家,3家企业(九号机器人、联瑞新材、科前生物)审核“中止”,已问询企业97家。

  6月5日正式开启的是审议环节,距离科创板受理首批企业仅过去2个多月时间。

  此前,上交所分别于5月27日、5月30日和6月3日发布了3批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三批上会企业合计9家,分别是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福光股份、华兴源创、睿创微纳、澜起科技、杭可科技、天宜上佳。

  6月5日成功过会的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所属行业分别为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需要注意的是,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成功过会,并不意味就是科创板上市。

  按照规定,上交所将结合科创板上市委审议意见,出具同意发行上市或者作出终止发行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如作出同意发行上市决定,将按程序报送证监会履行发行注册程序;若作出不同意发行上市决定,将按规定终止发行上市审核程序。

  科创板累积受理企业达122家

  截至6月13日,目前科创板累积受理企业共计122家,其中已有6家企业过会,3家已进入提交注册环节。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目前已安排了21家公司上会,最后上会日期是6月21日,之后发行上市环节至少需要13个工作日时间,一般会是15个工作日。他认为,按目前进展,最终如果安排30家企业作为首批的话,那最后的上会时间或许会在6月24日或25日,集体上市日预计在7月18日前后。

  科创板时间线梳理

  2018年11月5日,进博会上,科创板和注册制首次提出;

  2019年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2019年2月13日,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行业专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创投机构和科创企业代表对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的意见建议;

  2019年3月1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

  2019年3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正式发布,科创板配套规则进一步明晰;

  2019年3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保荐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办理业务指南》与《科创板创新试点红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指引》;

  2019年3月18日,科创板发审系统上线;

  2019年4月23日,上交所官网公布3家科创板受理企业提交的首轮问询回复,并答记者问。

  2019年5月27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公告,将定于6月5日审议安集科技、天准科技和微芯生物3家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

  2019年6月5日,安集科技、天准科技和微芯生物3家顺利通过成为首批过会企业。

  2019年6月11日,首批过会企业进入“提交注册”环节。

  科创板这块“试验田”的动向早已吸引了市场各方的目光。科创板的设立属于“增量改革”,是探索改革途径的先行者,成功经验很有可能在将来复制到中国的存量资本市场上。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科创板开板仪式正在进行。

  从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传出到现在,只不过半年多时间,短短200多天。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

  5月31日,上交所网站显示,又有3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上会稿,分别为福光股份、华兴源创及睿创维纳,其中睿创维纳为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之一。这是第二批已受理企业。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科创板受理企业达到114家。目前,人民币融资金额排在前列的是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融资27.07亿元、17.58亿元和12.17亿元。

  而美元融资企业中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9.08亿美元(约为62.8亿人民币)的金额高居美元融资榜首。除了人民币和美元混合融资的公司之外,澜起科技融资金额最高。

  陆家嘴论坛摘要

  本届陆家嘴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与上海市市长应勇担任共同轮值主席,主题定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论坛开幕式上,刘鹤、郭树清、易纲、易会满等分别针对资本市场,金融制度以及科创板等近期大家关心的问题发表主题演讲。

  刘鹤:

  谈中国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正在从外需导转向国内巨大市场驱动,要关注大趋势,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谈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保持国际分工形成的产业链完整。使产业体系进一步延伸。

  谈金融工作:下一阶段,金融工作主要聚焦五大方面,分别是:回归本源,坚定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供给的适应性;打好防范化金融风险攻坚战,注意把握好处置风险的力度和节奏;实施好金融调控,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微观审慎的协调配合;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平等竞争、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等。

  谈科创板:科创板建设重中之重的是要着力做好两项工作:第一, 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注册制实质含义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推出一批符合市场要求的上市公司。第二, 完善法制,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要有透明严格可预期的法律和制度条件,全面提高违法成本,坚决维护公共利益。

  郭树清:

  谈融资: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彻底改变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平衡格局。

  谈金融监管:坚决防止结构复杂产品的死灰复燃,下大力气处理金融体系资金空转问题。

  谈金融违法:要让违法违规者及时受到严厉惩处,金融监管部门必须敢于斗争,严格执法,坚决捍卫法律法规的尊严。

  谈金融服务:着力发展更多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机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谈金融开放: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的开放,尤其欢迎有经验的资产管理机构,与中国的同行一道筹集人民币资金,投入人民币证券市场。

  谈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有很强的区域性,过度依赖房地产繁荣的国家和地区,都要付出代价,靠房地产理财的居民都会发现很不划算。

  易会满:

  谈制度创新: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帮助符合科技创新的企业做强做大。证监会坚持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发挥科创板的改革作用,以此带动资本市场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科创板上市初期五方面新变化: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科创板上市初期,各市场参与方特别是投资者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一是发行方式改变后,如何平衡好注册制与把握上市公司质量这对关系,需要经过市场检验,这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势必带来退市这个“出口”会更加常态化。二是市场化定价后,与现有IPO定价机制有本质区别,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三是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四是科创企业本身由于技术迭代快,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需要投资者理性研判,更加关注信息披露。五是在试点初期,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这也可能引发一些市场风险。

  科创板建设把握四个关键点:证监会将重点围绕刘鹤副总理关于科创板建设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键点,尤其是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以及完善法制、加大违法成本和监管执法力度的两方面工作要求,下大功夫、下苦功夫,全力抓好推动落实。切实树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全面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同时,积极推动增加司法供给,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严厉打击虚假披露、欺诈发行等各种乱象,净化市场生态。

  蔡律综合  2019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