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树中现刹愿


 

四十、树中现刹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1],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章旨】

十方佛土,随缘显现。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随其心愿,于宝树中,得见十方清净佛土,犹如镜中,睹见其面。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惠能大师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前念迷,当下即是秽土。后念悟,当下即是净土。或净土,或秽土,这不是由事相决定的,而是由迷悟决定的。迷了自心,迷了自佛,则见十方世界,无量刹境,皆是娑婆秽土。悟了自心,悟了自佛,则见十方世界,无量刹境,尽是严净佛土。

“设我得佛”,也就是说,我明了心,归了性,或曰我见了弥陀,生了净土,我“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也就是说,回归了自性的人,或曰往生了净土的人,于此当下,则现十方净土,犹如明镜,照见十方万相。

国中的菩萨,也不是他人,只是自心中的妙用。见色闻声,起心动念,无住无着,即是自心中的妙用,即是我国中的菩萨。无量无边的妙用,即是我国中的无量无边的菩萨。

问:如何是“于宝树中,皆悉照见”?

答曰:经中所说的宝树,不是指木头树。经中所说的宝树,这是个比喻,比喻我们的般若智慧,比喻我们的自性之光。就像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这不是于木头树下降伏他人,获得胜利,而是在般若智慧的护佑下,降伏自性魔障,成就了自性佛道。《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于宝树中,照见十方净土,即是于般若智慧中,或曰于自性光明中,照见十方万相。一相即是一刹土,无量万相即是无量刹土。心清净故,则十方万相清净。或曰心清净故,则十方诸佛刹土严净。

回归了自性,则见十方万相,皆是清净之相。或曰往生了净土,则见十方刹土,皆是严净刹土。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1] 宝树中:宝树是个比喻,比喻自性智慧。于宝树中,见十方净土,即是于自性中,见十方清净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