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当代中国杰出艺术家——潘锡林


 

潘锡林,野风堂主人,安徽天长人,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受教于陈大羽,贾又福,张立辰,郭怡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潘锡林花鸟画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教授,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孔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理事,红旗飘飘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指墨书画院副院长,滁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潘锡林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中吉国礼工程艺术家。

曾在北京、广东、福州、山东、厦门、漳州、浙江、湖南、甘肃、内蒙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荣宝斋》、《中国画家》、《东方美术》、《美术家》、《中国画研究》、《美术世界》、《美术时空》、《中国画清赏》、《华人画事》、《亮宝》、《当代书画典藏》、《美术报》、《书画导报》、《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安徽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山西工人日报》,《江淮时报》、《当代书画家报》、《墨痕》、《艺术家名片》、《青年书画家报》、《美术周刊》、《文化报》、《中国花鸟画大家》《当代名家》、《美术创作》、《中国当代美术家》、《鉴藏》、《神州诗书画报》、《文化艺术报》、《书画世界》、《艺术收藏》、《名贤雅集》,《新黄山》,《海峡艺术》,《公关世界》,《北京晨报》,《城市周刊》《翰墨藏珍》《中国文房四宝》《当代画坛十大家》《科教文汇》,《国土资源》,《中国民航报》,《国贸易报》,《艺术人生》,《艺术》,《澳门法制报》,《人民艺术》,《中国艺术家》,《中国书画市场报》,《中国文化产业报》,《中国画都画刊》等专题介绍。部分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北京培训基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福州美术馆,济南博物馆、武汉长江艺术家美术馆、桂林市博物馆,埃及大使馆等收藏。2015年11月应邀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画展,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被授予“百名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

被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潜力的中国花鸟画100家”、2011—2012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中国花鸟画家。2016年6月当选为文化部《中国艺术博览》,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当代十佳优秀花鸟画家。

出版:《当代中国画坛精英·潘锡林》、《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潘锡林》、《潘锡林画集》、《潘锡林花鸟画集》、《大家风范-潘锡林作品集》

作品入选获奖:

“92国际水墨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展”优秀奖

“全国手指画研究会第七届画展”优秀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第八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最高奖(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

“全国牡丹竞选国花画展”铜奖(文化部、河南省人政府主办)

“安徽省青年书画展”一等奖(安徽省美协、书协、团省委主办)

“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画研究院、河南省文化厅主办)

“第九届中国手指画大展”银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佳作奖”(文化部主办)

“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文化部主办)

“中华扇面艺术展览”银奖(中国美协主办)

“首届北京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展”(文化部主办)

“中享杯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并赴日本参加中日水墨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1998年金彩奖,牡丹杯新人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首届功在千秋书画扶贫展”(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国美协、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

“第十届全国手指画展”铜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书画展”优秀作品三百件(中国美协主办)

“毛泽东诗词创意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迎99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大展”(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主办)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展”佳作奖(中国美协、中国诗书画研究主办)

“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

“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新作展”(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

“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抒北京情、圆奥运梦”书画摄影展(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联办公厅主办)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手指画研究会首届提名展”银奖(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主办)

“第十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佳作奖(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筹委会主办)

“第十三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优秀奖(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筹委会主办)

“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创作奖(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筹委会主办)

“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金奖(第29届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主办)

鸟鸣山更幽(367x144cm)

挣脱束缚的笔墨自由

——评潘锡林的写意花鸟画

文|褚 海

潘锡林先生是一位对生命充满了敬畏的画家。他的花鸟画创作面貌丰富、样式多异,既有精心绘制构图宏大的繁复巨幅,也有遣兴而作笔简墨精的空幽小品。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和题材,他所描绘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花木鸟禽,也都渗透着田园诗意与心灵意象的深沉交融。世间万物皆有性灵,他怀着虔诚之心匍匐在地,听见了花开鸟鸣的天籁之音,也窥探了草木拔节的生命奥秘。在他的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宣泄的不是庸俗狭隘的个人情趣,也不是无病呻吟的颓靡气息,而是充满了沧桑感的生命体验和深邃感的生活哲思。因此,激扬而悲怆的生命意识一直是潘锡林艺术创作的主基调,他也籍此与当下各种欺世媚俗的功利性创作拉开了距离。

吉利图(68x68cm)

中国的艺术素来喜欢“托物言志”或者“缘物寄性”,这是传统文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写意花鸟画就是借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展现画家的内在修为和精神取向。因此,当我们看到画面中那只白眼向天的八哥或者旁逸傲立的梅枝,很快会被朱耷那种遗世独立的决绝心态所感染。潘锡林的绘画延续了古人“移情于物”的象征手法。他借传统艺术“托物言志”的美学命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层理解,同时也给当代花鸟画艺术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南国春早(178x98cm)

在他的一些大尺幅作品中,如《风雨乱荷塘》《水边珍禽》《西窗难留芭蕉梦》《昨夜洛阳梦魂中》《晚风野水静》《秋夜入寒林》等,以满构图的形式将工笔与写意融合在一起,画面规整严谨,布局奇崛深邃,线条凝重挺拔。在这批作品中,他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以色彩搭配、明暗对比和物象叠加等方式,给人一种大疏大密浑然天成的艺术感染,展现了一位当代画家踏实而不浮躁的创作状态。但是,随着对中国写意绘画研究的不断精深,他开始弱化画面中自我设计的痕迹,强化自己的笔墨语言。经历了漫长的艺术探索和绘画实践,潘锡林逐渐完成了从装饰性风格到笔墨性追求的美学转换。进入2010年代以来,他已经成功挣脱具体物象的束缚,渐入随心所欲的艺术佳境了。

水边珍禽(336×140cm)

一直以来,不少画家认为写意花鸟画不需要造型,这其实是错误的理解。有论者断言:花鸟绘画如果不能解决造形问题,永远都没有生命力。写意花鸟画的造型不同于工笔造型的工整严谨,而是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潘锡林早年学过线描,在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接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具备扎实的造型功底,他善于通过笔墨来塑造形象。通常而言,在一幅花鸟画中鸟是主体,它最具有动势和动感,即便是作为点缀去处理,也应该是画面上的画眼。在《叶红正是赏秋时》《谁家放鸭未曾归》《春江水暖》《深竹亭里听秋风》《李白诗意图》《独立寒秋》等作品中,为了突出画面上禽鸟的地位,潘锡林将花草树石的局部拉近、概括和抽象,然后把禽鸟布置在画面最显眼的位置,同时放大其在画面中的比例,顿时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是受到潘天寿、郭味蕖诸家的影响。他以前辈肩膀为依托,努力打破了传统花鸟与山水之间的分界,开拓出了自己的表现领域和绘画空间。

锦绣前程(68×138cm)

从中国绘画的文脉传承来看,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一个画家如果写生环节不过关,必然要导致他创作能力的先天不足。但是一说到写生,很多人以为背着画板走到深山老林、走进田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他们带了画板,却没有带去那颗融入自然的心。这样的写生只是记录了自然的物象,在创作中大都成了没有感情的僵化符号。潘锡林也很注重写生,为了写生他已遍走国内名川大山。每次写生他都是带着感情去的,当他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就懂得了删繁就简、懂得了进退取舍,也懂得了“为我所用”。写生不仅为他积累了大量素材,更加深了他对自然生命的认知。他在创作中通过独特的造型,赋予物象以丰厚的美学观照和人文关怀,使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沧桑感和文化的厚重感。

富贵春风(138×68cm)

意趣野逸的绘画最能表现中国艺术所独有的自由精神。潘锡林的绘画风格深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不仅具有闲散野逸的审美情趣,还在他所营造的苍茫之境中渲染了一种荒寂之感,让我们在喧嚣尘世中能享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从绘画表现技巧来看,他的多采取大写意的表现形式,在笔墨上追求厚重朴拙,在造型上讲求概括夸张,在布局上力求疏朗有致。如在《半醉凌风》《荷塘野趣》《枫叶红于二月花 》《秋夜入寒林》《鸟鸣山更幽》等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一花一草、一枝一叶或者禽鸟的姿态中,看出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与驾驭能力。他的大写意作品中多以长线描写花鸟形态,线条极具书法意味,所呈现出来的线质老辣苍拙、沉厚坚韧,即便在快捷的跳跃部分,他也不会轻率地一划而过。画面中的野逸意趣是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然本真的创作状态下氤氲而来的。受这种审美情趣的影响,他的画面中拥有了苍茫雄浑的气象和脱离尘俗的气息。从根本上说,这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和迹化。潘锡林出生在地处安徽皖东地区的天长市,他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骨子里涌动着传统文人的风骨和气质。在恩师郭怡宗先生“大花鸟”艺术理念影响下,潘锡林很早就树立了“我要画出一种沧桑感的大文化,一种悲壮意识的大文化”的艺术野心。所以在他作品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深沉静穆的气息,既深入又鲜活,这确实和他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也很符合他的性格。

西窗难留芭蕉梦(200×200cm)

潘锡林的绘画是植根传统的。从童年临习《芥子园画谱》开始,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中始终师法传统又不舍另辟新境,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到精神,直到现在他的绘画已然挣脱形与色的藩篱,获得了笔墨精神上的高度自由,同时也抵达了传统与现代不谋而合的美学空间。探析潘锡林的艺术行状,我们可看到他以葆有格调的审美追求、以无法而法的笔墨技巧,描绘了一处深邃而苍茫的美学境地,让人从中感悟到一种文化的自重和自信、一种生命的深邃和真实。这就是潘锡林绘画奉献给我们的精神价值,这种价值应该会给当代花鸟画创作带来新的启示。

己亥初春于山东菏泽懿籣堂

作品欣赏

吉祥如意(68×137cm)

好鸟也爱攀高枝(138×68cm)

万年老菊醉东篱(138×68cm)

春风大吉(138×68cm)

风雨老鸡图(178×98cm)

半醉凌风(137×68cm)

春水(138×68cm)

独爱幽静(178×98cm)

独立寒秋(138×67cm)

风雨乱荷塘 (138×68cm)

枫叶红于二月花(178×98cm)

凉夜 (178×98cm)

秋硕 (68×138cm)

谁敢来者 (138×68cm)

野趣 (138×68cm)

意气飞杨 (178×98cm)

风雨乱荷塘(200×200cm)

梦入荷塘听雨声(200×200cm)

荷塘思绪(200×200cm)

沉醉东风 (200×180cm)

晨曲(200×200cm)

山中岁月 (200×200cm)

野趣 (68×68cm)

六尺四条屏

四条屏

山中岁月(367×14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