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小议


 交友小议

 

贺德全

(今天有点无聊,翻开我的“剪报册”,看看自己以前曾经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小文,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年我还不会上网,所以有些小文就没发布到网上。反正现在没事,就把二十多年前的一则小文发布于此,算是做个留念罢。)

 

谈到交朋友,有位哲人说得好:一个人可以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丈夫妻子,但不可以没有朋友。三国时期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人们心中交友的楷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交友的典范而被载入史册,千古留芳。但也有一些是属于狐朋狗党一类的,如《沙家浜》中的胡传魁与刁德一就属这种关系。

 

被历代尊崇为“亚圣”的孟子,年幼时,其母为让他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三次搬家。这就是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早被古往今来的大多数人尢其为人父母者所认同。有句成语几乎人人熟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有一句俗语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妇孺皆知。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如何交友的道理。你常同上进心强、知识面广、爱学习的朋友交往,耳濡目染,便会受其影响,自然能从中受到教益,而如果你和一些素质差、品行劣的人长期交朋友,同样也有被潜移默化带坏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在我们周围就常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例子:有一位在校的“三好生”,因为认识了社会上个别不三不四的人,并与他们交朋友,不仅学习成绩退步,还因多次参予流氓斗殴而被管教;还有一个某单位工作人员,平时工作还不错,也由于和一些只图吃、喝、玩、乐而不思上进的人交往过密,慢慢从刚开始的偶尔违反劳动纪律发展到长期旷工、赌博并屡教不改,最后被单位除名。

 

“看你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知道你的为人”。这句格言也许讲得绝对了一点。但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并不无道理。人们常把一块上学读书的称为同窗好友,把一块参军当兵的称为战友,把一同在医院住院接受冶疗并互相鼓励的病号称作是病友,还有票友、诗友、棋友、酒友、舞友、赌友等等,朋友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但关键在于应该把握自己,要懂得选择和善于选择,多多结交良师益友,少交或不交与人与己都无益的朋友。只有这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一直走“正道”,而不会步入“歧途”。读者朋友以为然平?